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书院之声】有温度的走访——记别都书院寝室走访“1+1”行动

时间:2018-06-01 17:58:44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作者:别都书院自治委员会供稿

点击:83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activity/20180601/26170.html

【书院之声】有温度的走访

——记别都书院寝室走访“1+1”行动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细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春末夏初的五月,重庆已进入盛夏的炎炎浮躁与慵懒,为使书院工作切实走进学生,深入推进书院“家文化”理念,别都书院综合办主任向艳平老师带领别都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成员,特别打造了别都寝室走访“1+1”行动,为别都学子送上一份专属“福利”。

11111.jpg

“简书传情”别都问候

别都书院寝室走访“1+1”行动,主要分两条路线进行,针对大一学生,书院以每位同学的生日为契机,联系相应学生辅导员或好朋友,为过生日的同学书写专属生日贺卡,并于每周一将贺卡送至本周内过生日的同学手中,并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同学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惑与困难,宣传各项书院文化、工作及活动,成功破除走访过程中的“尬聊”现象,同时推行书院“家文化”理念,进而增强普通同学对书院的认可度与归属感。

自五月伊始,截止目前,别都书院向艳平老师、梅科老师,已经共同走访了62间宿舍,为62名别都学子送上了生日祝福,挖掘出了别都学子对书院的第一份“小期待”,此举也受到相应辅导员的好评,艺术传媒学院2017级新生辅导员姜璐老师便主动要求加入此行动,并且坚持每周亲笔为自己的学生写下生日祝福。

高年级宿舍预约拜访

“统筹为向,朋辈护航,促别都人协调发展”是别都书院的发展愿景,朋辈互助也一直是别都书院工作的重点探索方向,面对高年级学生宿舍,别都书院采取“预约拜访”模式,大一新生根据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惑,提出需求,书院老师请相关院系辅导员推荐高年级学姐学长,由书院老师带新生到高年级宿舍进行拜访、咨询,高低年级学生进行零距离交谈,分享经验、解决困惑,切实贯彻朋辈互助理念。迄今为止,本月已有来自淬炼商学院2017级的尹洁、周海林同学分别向书院提出了预约申请,希望能够有同专业的学姐或学长,为自己的专业考证和考研问题提出有效意见和指导,对此,向艳平老师专程联系了淬炼商学院相应辅导员,最后由陈飞老师推荐了2015级财务管理王娇同学为学妹们答疑解惑。

666666.jpg

走访过程中书院还十分注重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关注同学们日常困惑,此举不仅增强了书院与学生间的联系,也更加细致、深走入的推广了别都书院的文化建设与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心中温馨的书院形象。

8888888888888888.jpg

第一次尝试以辅导员的身份、朋友的角色,给学生送上“私人订制”的生日祝福。最开始,接受书院邀请参与这个行动,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给他的大学生活增添一点点暖意。然而令我惊喜的是,这种交流方式似乎无形中助推了我们师生间的默契。曾令我感到担忧的同学,竟然能够主动袒露心声,表达渴望成长的意愿。学生的正向反馈,坚定了我对学院实施双院制模式的信心,也坚定了我作为一名辅导员把这份私人订制的祝福送到学生心里的决心,感谢书院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思路。

——艺术传媒学院辅导员姜璐

别都书院有这样的一个活动,让我很惊喜,也很感动。惊喜的是我没有想到书院会记着我的生日,感动的是书院老师联合辅导员老师一起送祝福给我。这让我对学校有了更加强烈的家的归属感,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

——艺术传媒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 张子烁

这个确实挺惊喜的,老师们很用心,我不善于表达,但是内心的还是很感动,毕竟十几年都没老师给我写过生日贺卡。这份生日礼物让我感觉到了姜老师和向老师对我的关心,有你们的祝福生日也变得特有纪念意义,谢谢你们的祝福让我甜蜜和幸福。

——艺术传媒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 杨颜铭

从一间寝室到另一间寝室,把一张又一张贺卡送到一个又一个同学手中,讲出每一句真心的祝福,看着他们的表情由惊讶转成惊喜与感动的瞬间,我感觉到别都真的是一家人。印象最深刻的是A1男生,看着我们一行人出现在门口,满脸好奇甚至有些怀疑,当了解我们的来意之后,一群男生惊讶地“哇”出了声,然后紧跟着道谢,激动地跟我们握手。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真实的幸福,心里也不由得跟着开心,就像自己的兄弟过生日一样。我想这就是我们书院此项行动的意义吧,将本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的我们,变成了一家人。

——别都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干事 谢俊保

——别都书院自治委员会供稿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activity/20180601/26170.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