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教育频道
校园新鲜事

一块屏幕带来“巨变”,恐怕更多是想当然

时间:2019-01-12 12:10:12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文/王娇娇 • 图/网络

点击:1592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edu/opinion/20190112/55421.html

云南禄劝第一中学的学生正在通过直播上课,《冰点周刊》记者摄。

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数字的力量是冲击性的,记者感叹:“那种感觉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一块屏幕,既投射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也把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撕开来看。技术手段或许能暂缓人们对教育的切肤之痛,但无法填平背后的鸿沟。一块屏幕要想带来“巨变”,恐怕更多的是想当然。

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的学生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而另一端,贫困地区仍受制于师资、生源和环境等问题。那块屏幕为两端牵起了线,让人看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但通过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并不是第一次实践,类似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平台早已开放,却没有产生这般轰动的效果。

那块屏幕走红的背后是中国人对高考的特殊情结。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高考被视为改变命运的一扇门。在直播授课前,他们对外界的了解,更多是通过老师的讲述。直播教学为名校与山区之间搭建桥梁,在无数双眼睛的见证下,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带去了另一种可能。

直播授课利用其互联性和渗透性,向屏幕的另一端传递了先进的应试方法,经过三年的直播授课,两边的学生在卷面成绩上的差别逐渐缩小;另一方面,屏幕让山区的孩子见识到“别人的生活”——拿智能设备记笔记,喝咖啡,谈论各国风土人情……差别被撕开给人看,无疑是残忍的,这也意味着:家庭、学校和环境积累数十年的差异不是一块屏幕可以补救的。

我们常说“赢在起跑线”,直播课貌似把两端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却无法改变屏幕之外的生活环境,仍陷于“一块屏幕,两种理想”的尴尬境地。相比之下,成都七中的学生能够更理性地认识高考,他们在课堂之外享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音乐、美术、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他们的理想来自亲身经历或家人的启发。贫困地区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立志的环境,即使享受着同样的教学资源,他们仍将高考视作“鲤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就是一切。

一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应该鼓励社会成员自由探索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能把个别人的成功模式化,像教科书一般进行批量生产和推广。成功不是生产的产品,而是自动自发结出的果实。我高中时就读于一所县级中学,老师常用马云做例子来鼓励同学。但是,老师有时会反问自己:中国能有几个马云?赶上了时代浪潮的,只那一个,再没别人了。国家和社会总倾向于记录小人物取得大成就的故事,但成功具有偶然性,有些是时代造就,有些归根于自身机遇,不是单靠努力就能获得。

“为理想和尊严而战”的鲜红标语挂在一所贫困地区中学的墙上。理想值得尊重,即使没有通过高考走出大山也一样拥有尊严。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将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受到同样的尊重。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edu/opinion/20190112/55421.html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娇娇供稿

责任编辑:高招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