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陈安庆:铁肩担道义 仗笔走天涯

时间:2018-01-04 23:32:43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文/张佳 • 图/来源于网络

点击:164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news/opinion/20180104/23222.html

陈安庆,我国知名媒体人、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游走传媒“江湖”

多年后,这个小小的卖报童长大了,独自一人坐着火车前往长沙理工大学求学。陈安庆当时读的是中文系,但出于对新闻的兴趣,在大二暑假,他去到《长沙广播电视报》实习,这才开始真正接触媒体。实习过程中,陈安庆得到了老报人李湘树和原长沙电视台张雪融等前辈的指导。

在实习的第一周,陈安庆就发表了一篇五千多字的新闻评述文章。张雪融看到陈安庆的出色表现,便对他说:“你天生适合做媒体,一点就通,好像是为新闻而生的。”一句小小的夸赞,给陈安庆的却是无比巨大的鼓励,让其在以后的传媒道路上更加自信地面对风雨。因为他的优秀才能,后来张雪融还安排了七八个大三、大四的实习生跟着大二的陈安庆做版面、写文章。

毕业后,陈安庆先后在湖南卫视、《法制周报》做记者。作为《法制周报》的创始人之一,陈安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做纸媒开始就是在做深度报道,这个报纸当年的想法就是搞成一个湖南的《南方周末》,那时候我们都有很浓的《南方周末》情结。”

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曾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做过一次普查,结果显示湖南是我国调查记者最大的“产出地”,约有14%的调查记者出自湖南,陈安庆就是其中之一。湖南人总结自己的性格喜欢说四点:“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这四点也正是调查记者必备的因素。陈安庆认为他能做好新闻人,与自己爱较真儿、爱打抱不平、彪悍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和湖湘之地的热辣、刚烈的地域文化也有一定关系。

2005年,陈安庆进入《潇湘晨报》深度报道部,因发表《缅甸金三角毒源地探秘》这篇一线调查报道声名鹊起。暴力、血腥、毒品、犯罪似乎就是缅甸金三角地区的代名词。2005年,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毒品王国中的君主”的缅甸北部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向世界宣布:佤邦境内将全面禁种鸦片。百年来血红与罪恶的罂粟花在这片土地上逐渐褪去“光芒”。但禁毒后的佤邦是什么样子的呢?陈安庆决定前去一探究竟。他从长沙出发经过昆明最终抵达中缅边境的思茅,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整整3天,最终到达了西盟佤族自治县。陈安庆在文章中写“跨出国门”这一段经历时用了9个字:军车护行、雇佣兵随行。进入缅甸境内,陈安庆还先后接受手持AK47徒步枪和手持81式冲锋枪的佤邦士兵的检查。

2007年,陈安庆加盟《瞭望东方周刊》,做了4年的职业调查记者。后又在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观察报》《银川晚报》、新华网湖南频道等媒体担任首席记者、副总编辑等职务。

陈安庆在江湖的游行中,也悄然地完成自己的转型。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一跃成为新闻一线记者,后来又多次在管理阶层任职。然而他对于个人角色的转变看得非常平淡。他认为管理层和基层的区别只在于分工不同。对于这些“游走”经历,陈安庆说:“做调查记者游侠四方很过瘾,但感觉不能一辈子都在厮杀中度过,后来转做财经记者,又想做管理。内心的野性和新闻理想没有泯灭,总是在纠结之中左突右冲。”陈安庆像一个侠客一样游走在传媒“江湖”,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说道:“我不是那种在一个地方呆一辈子的人。”

陈安庆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李白《人生江湖》中的诗句,“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他说,这些年自己一直傲娇地在传媒“江湖”上游走,做了多年的流浪记者,坚持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偶尔驻足观赏沿途风景,却不曾为谁停留太久。在欢颜与泪水交杂的岁月中,兜兜转转,但从未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做一个职业传媒人。现在的陈安庆,仍在路上,仍在书写,仍在江湖……

培养新一代“侠客”

孔子在我国从古至今都享有盛名,但他还有一个鲜有听闻的称呼——私塾教育的“祖师爷”。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们被称为“七十二贤人”。这样的私塾式教育方式在中国古代输送了无数人才,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延续。当今社会,私塾式教育模式在绘画、书法、音乐的教育上很常见。但是新闻私塾,在国内却是少之又少。

2006年,陈安庆在长沙创办了名为“深度突击”的免费新闻私塾。现更名为“南方传媒书院”。

在说到创办新闻私塾的原因时,陈安庆说,这要源于他的一次经历。“当时我从大学里选了几个新闻专业的学生,请他们帮我整理录音和收集素材,然后慢慢开始写初稿。但是我发现他们就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目前大学新闻教育普遍倾向于学术化,动手能力较弱,缺少职业化培养。”

于是陈安庆心想:“既然选中了这几个学生,我就有义务让他们提高自己。既然大学里无法培养出好的深度报道记者,那我就自己培养吧。”他便开始私下给这几个学生补课,补课的内容从消息写作到选题技巧无不覆盖,还让他们提前体验正规报社的写作流程,开选题会和写稿会。每逢节假日,只要陈安庆有空,他就会把这些学生叫到家里来,一起交流和学习。要是赶上中午,他还会请同学们吃一顿便饭。他与学生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

陈安庆说:“我当时的初衷是想一边带学生,一边也给自己充电。想给别人一勺水,自己要有一桶。所以这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逼着自己不断去学习。”在第一期学员中,有一名学员在毕业半年内就获得了广东省新闻奖特稿类一等奖。这个奖是该学员的学习成果,也是陈安庆的教育成果。

随着南方传媒书院名气的扩大,学员也随之增加。加入的学员从来自同一个大学到现在的来自各个省市的各个大学;授课方式也由面授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老师也由陈安庆一人转变为很多业界资深人士加盟讲课。

十二年来,有新闻界的“黄埔军校”之称的南方传媒书院,为新闻界输送了很多人才。现在这些“南传人”分别供职于湖南广电、《南方日报》、人民网、无界传媒、江苏卫视、中新社、《扬子晚报》等媒体。

就陈安庆而言,他很享受创办公益新闻私塾,为学生授课这样一个过程。虽然自己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钱财,但他依旧乐在其中。十二年来,逢年过节,他都会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祝福。有一次,一个老家在山西的学员,不远万里从家乡带来一壶陈醋送给他。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哪怕是这样小小的礼物,也能让陈安庆高兴许久。

时光荏苒,那个黑瘦的卖报童、那个独自坐火车来异地求学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老炮儿”了。就像电影《老炮儿》里面的冯小刚饰演六爷经历了老北京社会的巨变一样,陈安庆也经历了纸媒从“黄金时期”走向逐渐衰微的这一过程。陈安庆在接受《长沙先锋》采访时说:“我从‘少年’到‘老炮儿’,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信念。”他也将通过南方传媒书院,将这份求真、务实的新闻信念传递给下一代“侠客”们。这种信念也将会融入“南传人”的血液中去,一脉相承,如薪传火。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news/opinion/20180104/23222.html

西南科技大学张佳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