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一位西藏支教志愿者的双城记

时间:2018-05-17 13:54:38 来源:河海大学 作者:文/张伊佳 • 图/张恪

点击:105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fuwu/20180517/25604.html

张伊佳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

以爱为师,不负韶华——张伊佳:一位西藏支教志愿者的“双城记”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大学毕业之际,有人继续深造,有人忙于事业……选择投身祖国西部,做一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是其中最不起眼却又熠熠闪光的一种。

回想起小时候,大家都会说希望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什么是有用呢?是为国家创造GDP,还是青史留名?没有定论。在这个“有用、无用”的话题中,庄子那句“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令我难以忘却。很多在这个社会上被视为“无用”的事情,反倒给了能为很多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放松娱乐如此,支教一年亦如此。

碌碌的生活叫我们做一个匆忙的人,而选择用一年的青春在基层奉献,不得不说这是我拥有的短暂的奢侈。你看,矛盾这就出现了: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恶劣的时代”

“呜……呜……”,2017年7月20日,乘着那条神奇的“天路”,伴随着满车酥油的香味儿,我来到了很多人日夜向往的地方:日光城——西藏拉萨。一下火车,一片无暇的“白云”——哈达便落到了我的胸前,随之而来的还有我无法平复的重重的喘息声,那是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渴望着氧气。离太阳最近的温暖与海拔最高的缺氧并存,这真是最美好也是最“恶劣”的地方。

张伊佳与布达拉宫.JPG

张伊佳与布达拉宫

“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短暂的适应后,我很快的就投入到了支教工作中。不熟悉当地情况的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小插曲,第一次点名时,我叫“旦增平措”,竟然有三个孩子站了起来,然后班级的同学就问我:“老师,是大、中还是小?”,弄得我一头雾水。原来,藏族孩子们的名字会有很多都是一样的,一个班级就有三个旦增平措,为了区分他们,班主任会按照年龄或者身高等因素分为大旦增平措、中旦增平措和小旦增平措,叫起来也是很可爱的。

藏区孩子的基础薄弱,让初登讲台的我几乎每节课都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有时甚至还会冲孩子们发脾气。但下课后孩子们仰着依然天真的笑脸对我喊:“老师您休息!”的时候,让我感觉到自己真是愚蠢至极!我开始带着很多细微的问题去请教当地的藏族老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方法,课堂效果也逐渐有了起色。

IMG_4693.JPG

张伊佳在上课

“这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

西藏是佛教的圣地,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大昭寺,独具风情的八廓街……虔诚的信徒无处不在。而藏区的孩子们虽有坚定的信仰,却对自己充满怀疑。每当回答问题时,他们总会在后面加一句“si gei si”,也就是藏语中“开玩笑”的意思。而我就会追问:“你确定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话,随之而来的我的赞扬或许能帮他们建立起些许自信。

每次录成绩时我都发现,有一个班级的最高分一直是我第一节课随机选择的课代表。这是意外还是巧合?当初选择他的时候对他们还完全不了解,更不清楚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我想很多孩子的内心都是期望被老师关注和信任的,或许他并不是这个班级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而我却意外的选中了他。正是被关注和信任的感觉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这对我来说也是个小小的启发。期中考试后,之前那位课代表转学了,有一个总是被同学嘲笑的、思维缓慢的小塔杰同学和其他的几个孩子都积极的竞选课代表。受到之前的启发,我决定下次单元考谁的成绩好,谁就当选课代表。而班级里的同学全部都支持其他较为聪慧的候选人。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平时总考倒数第一的小塔杰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其他候选人,也超过了班级的平均分,担任课代表后也很认真负责。这件事情给我、也给所有的同学上了深刻的一课。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JPG

藏族学生在回答问题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我所支教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只能利用午休与晚自习之后的时间来督促并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背诵。每天晚上九点半,我的办公室都是办公楼的最后一盏灯。即使日光城的一天很长,夜晚也是无尽的黑暗。每天完成繁忙工作的充实感伴随着内地城市难以见到的满天繁星,让在回宿舍路上的我从黑暗中感到一束光明。

我和团队的其他志愿者在空闲时间也会去拉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帮忙,那里的盲童和聋哑儿童格外多,虽然语言沟通有一定阻碍,但我们会耐心的帮他们洗衣服、辅导作业等。做完必要的事情后,就坐在操场上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而他们总愿意拉着我转圈跳舞,这时我会拉紧他们的手,让他们感到一丝光明的力量。

IMG_4695.JPGIMG_4695.JPG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拉着张伊佳跳舞

“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使人绝望的冬天”

还没过完春节,新学期却已经开始,我便又回到了这片雪域高原。高海拔的天气异常寒冷,内地是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我依然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漫漫长夜的寒冷就更令人绝望。看到了孩子们对学习饱满的热情,看到了远远高于往年平均分的成绩,我的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五月,西藏万物复苏,山桃花漫山遍野。

西藏景色4.png

西藏景色

“我们的前途充满了一切,却又一无所有”

记得上高二语文课时,我问孩子们:“如果考不上大学,你们怎么办?”,“回家放牦牛!”、“上山挖虫草!”、“看大门!”……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埋藏着的深深的担忧。高考,无外乎是他们到外面看看的唯一出路。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能为他们做的不多,只能通过课内的知识点,延伸出他们没有见过或听过的事物,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对未来燃起希望并逐渐树立起自己的理想。

IMG_4692.JPG

张伊佳与班级学生合影

这部写得异常诚挚、朴素、纯素绘又见绚丽的“双城记”,没有任何预兆,故事戛然而止。我曾惊叹于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迷恋于西藏无边无际的湛蓝天空,折服于三步一长跪的信仰,感动于藏族同胞的情深义重,但最让我沉醉的,是“雪域之花”们殷红的笑颜。

这一年,将会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河海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JPG河海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fuwu/20180517/25604.html

河海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张伊佳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