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非遗瑰宝,我来传承

时间:2017-05-17 21:36:46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作者:文/刘文姣 • 图/刘文姣

点击:715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70517/5972.html

他真心希望这一技艺能传承下去,所有任何去拜访的人他都详细认真的讲

前期选择课题的时候本来是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这样的话,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入手更快一些。然而无意中讨论非物质文化这一类选题的时候,了解到了锡镶技艺。提到锡镶,并不知道是什么,然而进一步去搜索的更多的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我曾见过,但我并不知道它就叫锡镶。这一认知很奇怪,就像是你见到一位老朋友,你们互相挥挥手问好,你们彼此熟悉或者比较熟悉,然而名字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来。这一认知使得我们更加想一探究竟,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这位“老朋友”。

询问身边的同学,大多数认知跟我们差不多。就连威海本地的同学,也并不是很清楚锡镶到底是什么。发源地的人们不清楚自己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在是一件令人寒心的事情。人都有一种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结使自身生来就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自豪感进一步扩展,相应的就会对家乡的代表性事物了解透彻,并且无意识的向外界宣扬,并为此感到骄傲。接连几个不了解锡镶的威海人的出现,更加激发了我们实践的动力,不再把它当做一种机械性的任务来完成,而是发自内心的想真正宣扬这项技艺,使它完整的传承下去。

一定的实践后我们了解,锡镶不过才传承了三代,历史不是很长,却也是创始人一点一点琢磨研究出来的。继承人古祖威老爷子一点一点向我们讲解锡镶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甚至讲述了自己继承的文化被现代化机器替代的心酸。桌面上摆放的那些手工制作的模具,长期的使用已经磨损了最原始的纹路;那些已经有些锈化的器物,仿佛在诉说着这一路来的艰辛。老爷子亲手教授我们制作流程,那颤抖的双手出卖了他的年龄,可是他依然固执的把那一步骤做完,坚持而虔诚。

他真心希望这一技艺能传承下去,所有任何去拜访的人他都详细认真的讲解,桌面上摆放着一堆供新手练习的材料,足以看出他的重视。即使大多数人耐不住这份枯燥中途放弃,可是他却固执的想:只要有一个人能坚持,那也是好的。老爷子这么多年来只在做这一件事,不关乎儿女情长,只关乎文化瑰宝。

他走访各地的小学、中学、大学,省内多个城市的多个学校里都有他认真讲解的身影,他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们能认识到锡镶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且能真心的继承并且传承下去。

从这个老人身上,看到了坚持,看到了虔诚,看到了心酸,看到了无奈。属于全中国的锡镶技艺不应仅仅寄托在一个老人身上,他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努力着,而我们虽然不能在技艺上提供给他些许的帮助,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主动了解,或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宣传,减轻他的负担,承担起本来就属于我们的继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的责任。

6.jpg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70517/5972.html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商学院刘文姣供稿

责任编辑:高招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