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华夏崛起创佳境,高原生态谱新篇

时间:2019-06-10 22:30:49 来源:青海大学 作者:马应贵

点击:62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90610/58614.html

三江源头如诗如画

自然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他的每一根须发都充满着无尽的魅力,而生命则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同世界的呼吸靠的更近。人类是自然的娇子,也是地球的宠儿,当我们在谋求经济社会与物质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寻求生态文明的崛起,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共生,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状况也对世界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是最喜欢考验人类智慧的,勤劳勇敢的青海人,凭借不屈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在环境艰苦、条件落后的青藏高原上,辛勤耕耘,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生态篇章。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目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已建成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该区域高寒荒漠和高原湿地相结合,在中国乃至亚洲、全球生态环境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可可西里地区长期以来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哺乳动物31种,鸟类更是多达59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等6种,棕熊等二级保护动物17种,是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基因库,被称作“野生动物王国”。然而,在这片充满光环的土地上,还有一段血与泪的记忆。

1992年以来,随着藏羚羊绒纺织制品“沙图什”在西方的走红,可可西里每年至少有2.5万只藏羚羊遭到猎杀。为有效遏制这一状况,青海治多县委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员会,负责可可西里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任第一任书记,他所带领的这一支反盗猎队伍,由于作战勇敢,敢于吃苦耐劳,被外界形象的称为“野牦牛队”。

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600张藏羚羊皮,当他们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到盗猎分子袭击,在激烈的枪战中,索南达杰不幸中弹牺牲,炽热的鲜血,撒在了他所热爱的可可西里土地上,几天后,当搜寻小组找到他时,他依然保持着半跪的射击姿势。1994年4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了青、新、藏三省区在可可西里开展建国以来反盗猎规模最大的“一号行动”。野牦牛队作为青海方面的主力军,参加了行动。野牦牛队自成立至撤并,共破获盗猎案件数十起,查缴藏羚羊皮近万张,他们的反盗猎成绩举世瞩目。

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链中,每一种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伤害了他们,无形中便是斩断了我们的左膀右臂,从而伤害了我们自己。青海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省份,最为重要的生态治理区域当属“三江源”地区无疑。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身系全国水域的水源质量和水体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关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更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自三江源地区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10多年来,成果尤为明显。

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这一政策的实行,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这次规划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采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20余项措施,力图全面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自2006年起,为逐步适应规划要求,青海省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取消了对三江源地区的GDP考核,将生态保护和建设纳入考核内容,从而起到督促与监管的作用。有关监测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近10年,该地区地表水至少增加84.9亿立方米,主要湖泊面积至少增加760平方公里,长江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39.9亿立方米和7.5亿立方米,干流水质连续9年达到或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生态状况恢复良好。

2013年,三江源地区共增加降水42.91亿立方米,这相当于300个西湖的水体容量,这一成果的取得,让所有为之奋斗的环保工作者们大受鼓舞,也极大地增强了青海人民的生态自信。生态的改善,使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恢复,有力地促进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

timg-2.jpeg

时至今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工程还在一期接着一期的进行,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勃勃生机。青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基地,它最大的环保价值在生态,最大的社会责任在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生态。“十二五”以来,青海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为进一步承担构筑国家生态屏障的重大历史责任,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青海人民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探索。时至今日,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与发展可以双赢。

今天的青海,绿色发展已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从而彰显出亮丽的生态底色——三江源头美景如画,“中华水塔”变得更加丰沛坚固,省内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扎实稳步推进,从而开启了青海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新篇章。我们更加明白,促进生态文明形成,建设大美青海,是实现中国梦青海篇章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使之全民化、科学化、有效化,并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让我们美丽的家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实现青海大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奇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大背景下,青海将在青藏高原绽放更加绚丽的生态之花!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90610/58614.html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马应贵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