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感受大工红色基因精神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时间:2018-12-11 18:16:21来源:大连理工大学“不忘初心传承历史”自主实践团

作者:文/40537234 • 图/40537234

点击:87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81211/54761.html

实践团队员在大连理工大学标注建筑物,毛主席象前合影

每当提起大连理工大学,大工学子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个与新中国的同龄的学校,继承着浓浓的红色基因精神。同时,2018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正如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四十周年前,那位令人尊敬的老人,那位带给中国新生命的老人,仍然让我们难以忘怀。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个飘满落叶的金秋时节,我们也“蠢蠢欲动”,决定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大工红色基因精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积极响应学校的实践月的号召,我们组建了“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自主实践团”,并确立了“历史传承类——大工红色基因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相结合”的主题,将大工红色基因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结合,将理论落实为实践,切实在感受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这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来之不易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们团队包括一名队长,6名队员,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预定几次活动,以及时间地点问题,召开组员会议,联系待采访院士,撰写实践计划书,并分配下去这些任务,大家都争相选取最累的任务,不怕麻烦,十分认真。我们的团队表现出来的是团队精神,这是最宝贵的。

前期的工作结束,中期的活动接下来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家更加有干劲,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大学生是青春和活力的代表,应参与到红色旅游中,从“游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做中传”,传承好红色基因,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在校内分别游览了刘长春雕像,毛泽东雕像,以及雷锋的纪念碑,并向校内的同学积极介绍他们的相关内容,这不仅仅让他们更加了解红色精神,也更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协定好时间,我们的全体人员共同来到大连现代博物馆。刚刚进入,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城市风貌”、“腾飞的经济”、“浪漫之都”和“世纪回眸”四大主题,在其中一一呈现。博物馆的每一件物品,那些利炮,那些舰船的遗骸,惊心动魄,让大家目睹了大连百年沧桑的旧影,亲耳听见大连沉郁低回的喘息,让我们更加重视文化传承的意义。

之后是重头戏,采访王众托院士。王众托院士,是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日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准时在管理与经济学院,与王众托院士碰面。见到老教授,我们都分外激动,最令我们感动的是,教授年长,虽然自称耳朵不好,也很容易头晕,但还是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分别从建院七十周年,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间管理这一门学科的建设两方面向我们进行详细介绍。建院的时候,1949年北京已经解放,上海未解决,大局已定,为恢复工业需人才。原有人才很多都是日本人,为了培养我们本国人才,于是大连大学就应运而生,但面临着缺老师缺学生的挑战。不过最后我们有很好的开头,并且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了惊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里,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有详细的介绍,最初是中国的计划经济体系,要向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无改革,不开放,但不开放,又很难改革。其实最难以改变的还是思想,要想动员社会接受新思想并不容易,很多人都认为是资本主义复辟。MBA这一概念也刚刚在这时引入,一系列的新挑战,在那个举步维艰的时候,他们共同努力,这种精神最值得学习。

最后,我们有总结后期的工作,视频剪辑,材料综合,团队实践报告撰写,大家都干劲十足,总结起来有条有理。

本次活动,利用珍贵的历史、丰富的文物、以及老院士的经验分享,宣扬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促使同学们追寻初心之路,从而坚定青年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不断探索,砥砺奋进,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需要接力奋斗。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81211/54761.html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不忘初心传承历史”自主实践团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