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连理薪火行,共溯青年梦” 寻访老校友 做大工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时间:2019-02-23 17:47:52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文/周干 蔡涛 • 图/蔡涛

点击:58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90223/56111.html

“连理薪火行,共溯青年梦”  寻访老校友 做大工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2019年寒冬伊始,为深化大工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响应校团委“引领广大学生领会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与实践者”的号召,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连理薪火行,共溯青年梦”寒假社会实践团冒寒冬凛冽,历折胶堕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分别采访沈阳机械制造厂厂长段克明校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仲秋雁老师及爱徒胡霞老师,在倾听中感悟校友们的红色品质,成为红色记忆的忠实记录员与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严治学 付恒心

回忆起当时的学习生活,仲老师用“充实”二字来形容。“那时候学校只有四栋教学楼,主楼、基础部、一馆和二馆,专业课大多是和电子系一起上,就得用主楼的大教室,想认真听就必须坐在前排”。教学楼自习室里厚重的氛围总能给她灵感,去探索元素的奥秘与表盘的精细,在化自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仲老师的刻苦学习下,她的专业课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稳定在班级前三,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最终在1984年毕业之时被评为“大连市优秀毕业生”。

勉后辈 记使命

仲老师对实践团队员们倍加勉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每一位都应当胸怀理想,心系天下,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同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个人价值,造福社会,回馈母校。” 人民教师之余,仲老师还先后担任了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的副主任、主任,管理学院的党总支、副院长等,二十多年来,岗位在变,但为学生着想的心始终如故。

17.jpg

仲秋雁教授展示求学时用书

感师恩 传品行

胡霞是仲秋雁老师的博士研究生,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主任,她眼中的尊师是一位治学严谨,勤勉敬业的师长,是一位和蔼可亲,不可或缺的益友。谈到仲秋雁老师对自己的影响,胡霞说“仲老师勤勉敬业的精神特别让我感动,不论严寒酷暑,无谓工作节假,只要学生有问题,仲老师肯定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和支持。这种精神也随时提醒我,认真对待每一项研究每一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忆锋芒 筑学风

“学风”、“务实”是段克明对求学经历的凝练。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工学院正值起步,是急需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几乎所有学生都对学习投入百分百的热情,高强度学习任务、不间断的科研实践,都是“学在大工”最初的见证。段校友回忆,虽然物质贫瘠,却没人觉得辛苦,“什么叫苦?能学习就不叫苦!”。

18.jpg

段克明校友毕业证书

念谦卑 谨慎独

五年的学习不仅让段校友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在大连工学院严谨学风的影响下形成了慎独、谦逊、平和的优良品格。1959年,段校友进入沈阳建筑机械厂工作,在国家相关技术落后的大背景下,率团队积极突破,赴多国交流学习,引进国外技术,并深入车间亲自操作机器,最终不仅使沈建厂出口利润大幅度增加,更是对国家军工产品的设计制造贡献己力。段校友希望青年人谨记“慎独”,独处时严于律己,独处时坚持善良,独处时不懈进取。

19.jpg

段克明校友分享大工回忆

坚信仰 赋寄语

作为共产党员,段校友向我们强调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他认为,中国梦是学习时对知识的钻研,是工作时对质量的精益求精,也是对后辈的分享与引导。中国梦是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亦是校之血脉。段校友表示,作为青年人,我们应明辨是非,风雨兼程;看得见远方,着眼于脚下,成为有益于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采访的最后,段校友写下寄语:“做人做事都要走心,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

20.jpg

段克明校友与实践团合影留念

七十年风雨,七十载奋进。通过和三位校友的真挚分享和深度交流后,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面对变化万千的时代,青年人要勇于接受新知识,敢创新,热钻研。历史转折期于我们是重压,也是机遇,更是责任,作为大工学子,我们接过一代代大工人的红色旗帜,承载大工精神,争做国家的“红色工程师”。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90223/56111.html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蔡涛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