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追逐人性的光芒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时间:2017-04-28 20:03:33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文/岳静 • 图/网络

点击:143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70428/5721.html

追逐人性的光芒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而对于《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而言,风筝还象征着父子亲情、与哈桑的友情、对索拉博的真情,它包含着善良、忠诚、无私、勇敢。他追其一生,尽管波折不断,历经艰辛,但他追到了属于他的风筝,得到了灵魂与品性的救赎。正如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所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兼玩伴哈桑的友谊从形成到破裂,这是由于阿米尔的懦弱造成的,他在危难时刻没有帮助遭受凌辱的哈桑,所以阿米尔一直背负着良心的谴责,最后当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后,下决心去了战乱的喀布尔去寻找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完成心灵的救赎。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洗礼。“为你,千千万万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它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孩子对朋友忠诚的显露,是一个完成心灵救赎后的人对侄子永远的承诺,它是文章的闪光点,更是触动我们内心的表白……

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富家少爷,童年时期天生的优越感使他不能和哈桑成为真正休戚与共的朋友。他怂恿哈桑搞恶作剧而后果只由哈桑一人承担,他受到欺负时总是哈桑为他挺身而出,尽管哈桑为救他屡次受伤但他却认为理所当然。他捉弄嘲笑哈桑,但哈桑仍然执着地相信他……直到那一次,当哈桑为了帮他追到那只蓝风筝而受到阿塞夫凌辱时,他选择了逃避,他目睹一切却懦弱地躲在墙后。之后他甚至陷害哈桑偷窃,企图将哈桑赶走,在哈桑面前他做了永远的胆小鬼。

1981年3月,迫于战争阿米尔和他的父亲离开了喀布尔,后辗转去了美国。在美国,他拥有了高等的学位、称心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但是他却一直遭受良心的谴责,内心满含对哈桑的愧疚。在探访父亲老友拉辛汗的时候,他意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而哈桑最后也是为了保护他在喀布尔的家而被杀害。内心经过激烈地斗争后他决定去寻找索拉博——哈桑唯一的儿子。尽管在途中他身受重伤,但内心却轻松而释然,正像他说的“我很高兴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的太久……”他在完成对自我、对灵魂的救赎,他在弥补父亲和自己对哈桑犯下的错,他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与安宁。

在书中,哈桑是一个哈扎拉人,这就意味着他将面临不幸的人生: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只能是卑微的仆人。但是哈桑却勤劳而善良,忠诚而勇敢,他始终践行着对阿米尔的承诺,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他是千千万万个贫苦人民的代表,他有一颗无比高尚的心灵,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是他一生的写照!

书中的其他人物也同样使我深受感动,如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他鼓励阿米尔写作,引导阿米尔完成自我救赎。还有阿米尔的妻子,她美丽、善良、大方,她一直支持理解阿米尔,她悉心照顾索拉博,她也拥有高尚的灵魂……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让人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小说,也是一部极具疗愈力量的恢弘的文学作品。“风筝”贯穿始终,它代表着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代表着哈桑的善良、忠诚和包容,代表着父亲对儿子的期许,代表着赎罪后心灵的解脱与释然。在《追风筝的人》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用仁慈和救赎编织了令人深思、震撼人心的故事。他以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他所挚爱的祖国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让我们了解了阿富汗人民和阿富汗文化,让我们更加悲悯和同情阿富汗儿童,卡勒德•胡赛尼实现了“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子的救赎”这个故事,是啊,自己拯救自己,这是一种真正的心灵救赎与感悟。这种救赎与感悟,只有经过浴火涅槃后才会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小王子在建筑工地上收获了温暖和爱,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他树立了崭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他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也是自我救赎的典型,他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他为了弥补当年自己犯下的错,陪伴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他在一次次自我反省中找到了灵魂救赎的方向,找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完成了对自我灵魂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将会影响我的一生,从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的真谛。我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勇敢地去追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不言放弃、执着向前,永远做一个坚强勇敢的追梦人!让我们铭记卡勒德•胡赛尼的那句话:“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目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追逐人性的光芒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70428/5721.html

湖南师范大学岳静供稿

责任编辑:高招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