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读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南帆《文学理论》 与赵炎秋《文学原理》

时间:2018-02-02 11:53:56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喻媛芬

点击:114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80202/23425.html

通过对三本教材的阅读,基本可以把握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的总体内容。赵炎秋的《文学原理》注重学生对文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与知识的掌握,他强调文学理论有自己的品格,有历史性、倾向性和实践性。我们的学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握理论体系和内在逻辑,抓住重点,加强理解,把握过程与方法,立足教材,多读原著。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则偏重文学理论的反思与重建,文学理论已显危机迹象,各种关于“文学”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严重束缚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自我反思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使之无法随着文艺活动具体形态及时空环境的变化保持不断创新的姿态。反本质主义中,他在文学创作阶段说中提到,文学创作的具体的、实际的过程是千差万别的,不存在什么固定不变的“阶段”和单线的“过程”,否则文学创作就成了流水线式的机械化物质生产。关于审美的无功利性问题,他说,无功利性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我们的文学理论研究者深入认识当前复杂多样的审美与艺术现象,尤其是大众文化现象。如果我们坚持无功利性是真正的艺术欣赏的本质,那么,我们的“艺术欣赏”概念就只能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无法与大众文化及其广大参与者对话。南帆《文学理论》则从文学与世界的角度出发,强调文学的美感,现今的多数文学理论不再倾向于认为,美感来自某种浪漫主义天才的特殊能力,或者是某些神秘的心灵才可能拥有的异常秉赋。相反,美感制造的内心震撼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能量必须而且可能得到多维度的解释。考察诸多因素如何成为美感内部的文化密码,处理文学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现今文学理论的重要使命。谈及实利主义时,南帆为文学进行辩护:重要的不是文学是否“有用”,而是现今语境中何谓“有用”。的确,文学没有增添这个世界的物质,但是,文学阅读带来的美感改变了这个世界。下面,我将从“文学的再现”“文学传统与惯例”等等方面谈谈理解。

关于文学的再现,南帆谈到西方文艺理论史上,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的模仿。“模仿论”的影响非常巨大,两千多年来的西方文艺史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形象逼真、注重细部刻画的雕塑、绘画和文学作品,而且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思潮也与它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陶东风讲到,广义的文学“再现”,并不与来源于“摹仿”意义的“再现”相等,也不是与后起的“表现”相对意义上的狭义“再现”,它描述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文学之所以能“再现”世界,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异质同构”性。按照俄国形式主义者的说法,文学作品所建构出的是“陌生化”的世界,是与日常生活保持审美距离的“另一个世界”。这种陌生化使得文学所“再现”的世界如此不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艺术使我们以新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在形式主义理论家看来,一部文学作品仅仅是艺术家用技巧加工语言的结果,而这部作品表现了什么并不重要。南帆说,“文学的再现”这一观念的提出,超越了传统“模仿论”和“表现论”的主客观二分法,有助于我们从文学的语言、技巧、修辞等再现形式出发,观察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东西,从中思考文学相对独特的运作规律。对“文学再现世界”,否定论者从文学“能否”再现世界的角度加以质疑,进而追问文学“是否”再现世界;肯定论者则继续追问文学到底应该“再现”什么样的世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主张于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了结构文论那里,语言问题得到了凸显,人们通过语言之途又开始探询文学与世界究竟是如何建立联系的。一部作品摆在我们面前,它究竟像我们呈现了什么?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组经过作家精心组织的语言文字系统,其次,作品的形式特征体现了它与特定时代或民族的文学传统或惯例之间的关系 再次,作品的语言及其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外在环境的信息 但这里必须进一步强调,各种历史文化信息都是包含在文学形式当中,而不是作品对外部现实进行模仿或反映的结果。

那我们来看看现实主义。陶东风解释现实主义,原指一种提供记录的印象或者忠实“反映”真实生活方式的写作模式,往往与理想主义相对,后来形成了一种广义的文学理论思潮。背靠“摹仿说”的历史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学对社会现实的依赖,进而,要求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忠实的再现。当然,这种再现并不是直接或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选材、描写和典型化等不同方式来进行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在真实境遇中将普通人的现实问题呈现出来,近距离地观察文学的社会性背景和生活的复杂性细节。南帆解释现实主义的含义: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典型论欲求解决的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第三,历史性的要求。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一个准则。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实质上是以社会分析为核心,即以摹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为艺术原则,而且现实主义竭力通过描写人的现实矛盾去揭示人与社会的辩证法则。赵炎秋教材中谈到:第一,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第二,关注现实与人生,要求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不是不要作家表现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和理想,只是要求这种主观性和理想的表现深隐在对客观对象的描绘之中。第三,现实主义注重写实,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统一。

再谈谈文学的传统与惯例。南帆讲其指的是由特定时代或民族的文学语言、风格、技巧等形式要素所构成的一种形式体系,它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文学教育成为特定时代或民族的文学传统。文学的传统与惯例首先具有一种制约功能。其二,作为一种传统,它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人们的文学意识中,成为人们衡量作品好坏的基本依据,没有旧也谈不上新,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在特定的文学传统参照下,我们才能发现它究竟给这个文学带来了哪些新元素。赵炎秋讲,文学惯例即文学习俗,文学规则,文学制度,可以体现在观念层面如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期待视野之类,也可以体现在物质层面如传达媒介,存在和传播方式等等。文类和惯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作家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但另一方面,作家又表现出突破这种制约的强烈欲望。

南帆在传播媒介讲电子时代的文学一节中说:“流行歌曲的兴盛特别是随着卡拉OK的普及,电子合成的抒情形式已经成为大众抒发情感的首选对象,诗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抒情文类正在日益远去。”我对此话提出异议。现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不是正如古诗配乐一般,更能增强情感的抒发吗?古诗词失去了配乐只有文本延续了下来,读者仍能从其诗味中体会到情境。而很久之后当今人变为了古人,失去了音乐的卡拉OK歌曲只有歌词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我相信,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将其词形式化放入诗集册中,不正如古诗词文本一般吗?例如林夕的作词,一首歌便是一首诗。所以本人认为,与其说诗歌这个传统抒情文类正在日益远去,不如说是诗歌在时间轴上再一次延续。当然,此处指的歌曲的是有质量的词,这是成为给人情感体验的诗的前提。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80202/23425.html

湖南师范大学喻媛芬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