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从自然的角度解读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时间:2018-02-03 08:51:19 来源:扬州大学张漫漫原创 作者:张漫漫

点击:186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80203/23436.html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绚烂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极具变换色彩的场景营造、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和塑造,都让人领略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所独具的魅力。浪漫主义的一个内涵就是提倡“回归自然”,从“自然”这一概念入手,笔者发现有关“自然”一词的不同内涵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印证,因而笔者认为可以从“自然”的角度去解读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以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为例进行解读,后文笔者将从“自然”这个词的不同解释入手,分析小说写作中融合自然观点的部分,以及小说中有关“自然”的描述,理解小说运用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浪漫主义思想。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小说创作饱含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精于人物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在思想情感上寄托了作家民主主义、共和主义的浪漫理想。笔者认为小说不仅体现浪漫主义,还体现自然的内涵,在小说中,浪漫与自然互为融合,这与浪漫主义提倡回归自然的观念相合。浪漫主义和自然观的观点都在小说中得到体现,由此,笔者认为《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由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去做相应的解读。

以对《巴黎圣母院》的分析为例,笔者认为自然观见之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后文笔者将围绕“自然”这个词的多种内涵入手进行解读,即从“自然界”、“自然(本性)”、“自然而然”、“自我”这些角度解读文本中体现的浪漫主义思想。

关于自然这个词,第一种认识是“自然界”。自然界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文学创作的环境等等。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写作环境,环境在作品创作中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先说自然环境,浪漫主义创作提倡“回归自然”,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浪漫主义作家要描述理想的生活,因此也就少不了赞颂一下大自然。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有关于自然环境的描述,在作者笔下的巴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一个给人崇高美好享受的艺术之宫、圣洁之地。从圣母院高高的楼顶望去,巴黎的房顶没有一个不是艺术品,小说中有美丽的广场、肃穆的钟楼、延伸的河流、浪漫的街道。

关于社会环境的描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描绘了19世纪这块腐朽而繁丽的土地,这个时代的上层是浮华的天堂,下层是贫苦的地狱。作者对于社会环境做了一定的处理,对于上流社会中的丑恶面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是通过弗比斯的行为我们能够有所了解,他在已经有婚约的情况下不负责地与爱斯梅拉达偷情,后来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他人的生命而不说出事情的真相,最后更是带上自己的卫队去镇压解救爱斯梅拉达的乞丐们。作者塑造弗比斯这个人物而没有直接地去讲上流社会的虚伪,而另一方面对于下层民众的关注和赞美是可以通过作品感知到的。

除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笔者还注意到了作品中的一些特定环境,雨果在小说的原序里,雨果曾谈到他的构思----圣母院钟楼暗角墙上神秘的希腊字“命运”或“桎梏”,深深地激动着他,引起了他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对于这一特定场景的交代不仅仅是对作者创作动机的说明,也蕴含着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控诉宗教教条的“桎梏”,揭示宗教教义与人性的矛盾。再比如一个特定的环境描写是写乞丐居住地“奇迹王国”,在那里有爱、有正义、有勇气、有善良,是任何上层社会中所没有的,通过与上层社会物欲横流现状的对比,揭示精神的富足和人心的满足才是最可贵的。

以上,笔者从“自然”一词的一种解释“自然界”的角度来分析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处理环境描写。

第二种认识是“自然(本性)”,反映人的本性和欲望。对《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的解读,揭示人的自然本性和欲望。主教弗罗洛表面上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望淫乐,对世俗的享乐充满妒羡。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批判了封建教会和封建制度,对于主教不能完全做到“禁欲”,我想作者是持理解态度的。于是作者安排主教见到爱斯梅拉达,看到在街头跳舞的爱斯梅拉达之后,她颀长的身材,优美的舞姿,无与伦比的美貌深深地征服了他,唤醒了他沉睡三十多年的爱情,理性终于控制不住本性而暴露欲望。为了得到她,他深夜潜入爱斯梅拉达的房间,被爱斯梅拉达拒绝他的深情表白。在喜欢爱斯梅拉达的这个方面,他自私,阴险,不择手段。主教有的是被扭曲了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去占有她,玷污她,在得不到她之后用匕首刺向与她幽会的卫队长并嫁祸于她,最后亲手将她送上了绞架。在刑场上,他伏在她的耳边那句:“那好吧,你就死吧!谁也得不到你!”但是在爱斯梅拉达登上死刑车,驶向生命最后一站的时候,他于心不忍,匆匆离开了。她毁灭了他,她又被他毁灭了!通过写主教这种得不到就毁灭的爱情观,作者想要宣扬的是成全与宽容的爱情观,符合浪漫主义思想。通过对人的欲望泛滥、邪恶、兽性、魔鬼的一面来揭示自然本性,同时说明欲望具有非理性的力量,它会伤害到无辜的人。

小说反映人的本性,但并不都是丑恶面,也有美好的一面。小说的细节展现了伽西莫多细腻的感情,他知道自己相貌丑陋,为了不让爱斯梅拉达看到自己的脸而感到害怕,他都是在爱斯美拉达睡熟之后才到她的屋子给她送饭。到最后,爱斯梅拉达知道了伽西莫多为她做的一切,才真正知道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才知道他多么爱自己,她也表达了对卡西莫多的爱,这让卡西莫多非常高兴,他兴奋地敲响了钟楼上的所有钟。卡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纯洁的,为了保护爱斯美拉达,他每天晚上都会睡在她的门外的地板上,甚至不顾一切去敲响了钟楼上所有的钟。这些细节的刻画更加凸显了伽西莫多的善良、高尚,虽然他外貌丑陋但他的灵魂是圣洁而高贵,他的本性是呼唤爱、相信爱、愿意去付出爱的。

以上,是笔者从“自然”一词的一种解释“自然本性”的角度分析作品内容,体现作者的浪漫主义思想倾向,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有揭示自然本性的内容存在,即:自然成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

第三种认识是“自然而然”,也即是说小说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形成、人物最终的归宿以及小说最后的结局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尽在情理之中,没有让人觉得突兀。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不刻意要求真实,但是也不抗拒让自身的表达带给读者类似真实的感受。为什么伽西莫多奇丑无比,这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善于把一切美化、理想化的创作习惯不同,但他却善良纯真,肯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为什么主教弗罗洛原本向善,清心寡欲,却因爱斯梅达拉的出现毁于一旦,以致做下伤天害理之事?为什么爱斯梅达拉对无情的卫队长始终痴心不改,直到生命尽头?为什么伽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主教,在最后一刻下了狠手?这一切的问题,在小说中,都能找到答案。这一切的发生发展好像不受人的控制,这样的故事是为了创作的需要而被创造的,源于想象终于想象。但是《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想象地合情合理,让人不自觉地认为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具有刺痛感和震撼力。将这种自然而然的意识运用于浪漫主义的创作中,让读者的潜意识里不再是认为这是虚化、为了宣扬理想化社会和制度而创作的,而是愿意去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这种写法作品具有成为经典的价值。

爱斯梅拉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伽西莫多精神美的崇高、主教内心的矛盾都顺势而下,情节对于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充满说服力;“美丑对照”的写作原则,让丑更丑、让没美更美,美与丑都充满了震撼力和感染力;塑造“圆形人物”,情感复杂化,读者对于人物的感情莫衷一是,一方面我们认为人性的污浊与异化让主教自囚于黑暗的牢笼,他是教会的刽子手,但另一方面也承认他是教会的牺牲品,恶毒的表层形象下是悲痛的灵魂。

以上,笔者从“自然”的一种解释“自然而然”的角度分析小说创作,将自然而然的创作意识融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让作品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用这种“自然”的解释去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笔者发现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在创作上的进步和成熟。

第四种认识是“自我”,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会注重情感抒发的自然,突出主观抒情,主动去关注人的心灵。在西方浪漫主义诗学体系中,情感被置于首位,构成浪漫主义诗学体系的一个核心。其它一些浪漫主义的概念、理论都是建立在情感这一基础之上的。作者自我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文本中人物自我的把握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所需要做到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真谛。纯洁善良、坚贞不屈、富有爱心、懂得宽容的爱斯梅拉达;狠辣虚伪、疯狂可悲的主教弗罗洛;无情无义、浅薄卑劣、道貌岸然的弗比斯;高尚有情、真诚无私的伽西莫多。读者对于人物的个性特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有赖于作者对于人物的关注、对人物内心的发掘和重视表达人物的情感。在突出不同人物的“自我”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了对于人物塑造的工作。

以上,笔者从自我这个内涵去解释自然,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而突出自我又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所关注的,通过对“自我”这个概念将自然与浪漫主义联系起来,说明自然见之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这个观点。

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为例,从自然的角度解读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笔者发现:浪漫主义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包含“自然”的内涵,解读这一类作品,离不开对有关“自然”的观点的分析。自然与浪漫主义是可以很好结合的,将自然的观点运用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会给作品创作带来惊喜。

参考文献:

雨果著,陈敬荣译.巴黎圣母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法]夏尔·波德莱尔.腐尸[A].恶之花[ 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杨洁.《巴黎圣母院》的女性主义解读[J]. 2012(01).

李春霞,陈召荣.《巴黎圣母院》的结构形象[J].世界文学评论,2008.

卞昭慧.一曲幻歌辨美丑---从《巴黎圣母院》谈雨果的浪漫主义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2).

张荣.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Z1).

金易.从 《巴黎圣母院》看雨果浪漫主义文艺观 [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1).

伍之伦.《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王胜.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表现[J].福州师专学报,1997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80203/23436.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