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贫穷,不贫穷

时间:2018-06-20 08:35:16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文/叶诗恒 • 图/叶诗恒

点击:90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80620/26713.html

一位奴隶与一只骆驼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很渺小,我们无法把地球的角角落落都走遍。高中上地理课的时候总算让我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我向往欧洲,厌恶非洲,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沙漠是个炎热干燥、暗藏动乱的危险地方,而作家三毛,倔强有才的奇女子却独爱沙漠,无声无息地把沙漠中的风土人情镶嵌在字里行间。

而在浩大的沙漠中,人心并不像沙漠的温度那么炽热,存在冷冰冰,无法逾越的等级,撒哈拉威人对于奴隶,是不把他们当人看待的,唯一看上的是他们身上的价值。《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中,就记录着三毛与一个哑奴的故事。从三毛夫妇与其相遇、相识、别离的过程中,让我认识到了一位贫穷但却富有的撒哈拉威奴隶。

一.相遇

三毛是透过哑奴的大儿子与哑奴相识的。在一个宴会上,三毛遇到了哑奴的大儿子,她觉得这个孩子很能干,很机灵,对他甚是喜爱。但当她知道这个孩子是个天生的奴隶时,便起了怜悯之心,在临走时塞给孩子两百块钱。

当天晚上,一位穿着破烂的中年黑人敲响了三毛的房门,他是那位孩子的父亲,不会说话,是个哑奴。他见到三毛后就双手交握在胸口,谦卑地弯下腰向三毛问好,这与书中其他无礼的撒拉哈威人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他是来归还那两百块钱的,三毛开始不肯收,后来实在磨不过他的坚持,才收下的。哑奴还了钱才礼貌地行礼离开。

第二天早上,哑奴悄悄地在三毛门口放下一颗新鲜的生菜,以表示感谢,因为他知道,在沙漠这恶劣的环境中,不吃蔬果,牙齿是会出血的。

二.相识

哑奴很勤快,被三毛后邻租去盖房子,这是三毛与哑奴的第二次见面。

白天的沙漠,只要在阳光底下站一会,就会感觉滚烫的岩浆倾注到你的皮肤,躁动直达你的内心。三毛想起在天台工作的哑奴,便上天台看看,推开门,她发现哑奴正蜷缩在一片纸皮下,皱着眉头好像很痛苦的样子,脸上的汗珠像泪水般直流。三毛拉他下去屋里,给他提供冰冻的橘子水,新鲜的面包……像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那般热情。

晚上,三毛还邀请哑奴来家里就餐。过路的邻居看见这一幕都议论纷纷,也有人来警告过三毛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是奴隶。而三毛、荷西,一对来自异国的夫妇并不“入乡随俗”,他们依然邀请哑奴到家里在同一张桌子吃饭,三毛还亲切地夸大嘴型,缓慢无声地说着:“沙-黑-毕”(朋友的意思),再用手指绕过三个人画成一个圈,哑奴明白了三毛的意思,欣喜得不知所措。

哑奴的工程仍在继续,一天黄昏,三毛看着电线杆上的小鸟,顿时想起哑奴,于是在哑奴面前做出飞翔的样子, 意思是:“你没有自由,做工做得半死,一毛钱回报也没有”。哑奴性格温顺,没有被激怒,他指指他的心,再指指小鸟,又做了飞翔的动作,他要说的是:“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哑奴如此有哲理的话,让荷西与三毛都惊呆了。

三.别离

某一天,哑奴突然被卖去别的地方当奴隶。三毛被急疯了,她知道这单生意是成交了的,没办法再救哑奴。于是她跑回家,抱起一张大沙漠的彩色毯子,拿走家里仅有的现钱,飞奔去塞给哑奴。哑奴看见了,紧紧抱住毯子往家里的方向逃,他要把这美丽舒坦的毯子连带现金给他的妻子,希望家里没有了他也能支撑过去。哑奴把毯子围在妻子的身上,示意她这个毯子很好,这一幕大家都看见了,撒拉哈威人冷漠的心灵并没有为之感动,只有三毛被这哑巴的呵呵声和红色的毯子刺激得泪流成河。后来,几个年轻人上去捉住哑奴,远远吉普车也开来了,他茫茫然上了车,手紧紧地握在车窗上,脸上的表情似喜似悲,白发在风里翻飞着,他看得老远的,眼眶里干干的没有半滴眼泪,只有嘴唇,仍然不能控制地抖着……

后来的后来怎么了?我们无从知道。

四.感悟

通过三毛夫妇与哑奴的相遇、相识、别离的叙述,让我认识了一个极贫穷,却很富有的撒哈拉威人。他受阶级的制约,丧失人身自由,但并没有蒙蔽他感恩、善良的心;他受物质环境的限制,但并没有使他滋长成贪婪的人;他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却拥有生活的智慧。这种种无形的财产与哑奴的遭遇相对比,更让人觉得可贵。反观当下,在物质生活迅速膨胀的社会,人们被金钱权力的诱惑,一点点磨蚀掉纯真的本质,成为唯利是图的伪君子。许多人受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却缺乏文明的素质,在热情的外表下,背后隐藏的是一颗冷漠、自私的心。我们总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下,我们的精神却匮乏得可怜,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所以,富有的人,不一定富有;贫穷的人,也不一定贫穷,只有保持心灵的纯洁,才能体现人性的美,获得无价 的财富。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一位奴隶与一只骆驼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180620/26713.html

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小学教育语文叶诗恒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