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改变人心,先从那个白人司机开始吧

时间:2019-02-21 19:10:19 来源:作者原创 作者:文/张薇 • 图/来自豆瓣

点击:101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guanying/20190221/56006.html

《绿皮书》电影海报

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绿皮书》一上映便好评如潮,不仅在各大颁奖季一路领跑,屡屡斩获佳绩,更荣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奥斯卡五项提名,可谓风头十足,黑马般的表现被外界认为是本届冲奥最有力的选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种族矛盾依旧尖刻的美国,黑人天才钢琴家唐纳德谢利为改变南方对黑人的歧视,在雇佣了夜总会混混出身的托尼后,一路南下巡演。

漫长的旅行让两人从互不顺眼到彼此欣赏,托尼见识了唐纳德钢琴上无与伦比的天赋,也亲眼目睹了这个天才身上背负的沉重种族压力,以及他试图用一己之力改变人们刻板偏见的勇气,与此同时,严谨刻板的钢琴博士也被这个底层出身的混混身上流露出的真诚和善良打动,两个人惺惺相惜,最终成为了朋友。

这部电影根据托尼利普儿子的小说改编,可以说是从托尼的角度来讲述的整个故事。尽管电影上映后,唐纳德的家人对其中某些剧情表示了不满,认为电影在塑造唐纳德上过于呆板,格格不入,但鉴于两位当事人在2013年均过世,故事的真实性永远无法求证。

撇开各执一词的双方不谈,但从剧情来看,电影中某些情节的确可圈可点,再加上两位男主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精彩暖心的佳作,仿佛一杯朴实无华,却回味无穷的清茶。

唐纳德谢利是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头一时的钢琴演奏家,从小就展现出了不俗的音乐天赋,被贵人提携后,前往俄罗斯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进修,因此尽管那时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隔离之风仍肆虐,但远在俄罗斯的谢利却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和最佳的保护,以至于当他回国后,面对自己身上的黑人标签不免感到无所适从。

他悲哀地意识到,自己一直看重的个人礼仪和文化素养在其它白人眼中不过是一场闹剧,黑人是打在他身上永久的烙印,“尽管那些白人雇我弹琴,但不过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文化品位”一次谈心时,他对托尼诉说衷肠。

更加不幸地是,他身上黑色的皮肤也无法将他和自己的同胞真正融入一体。两人南下至路易斯安纳时,车在路上抛锚,衣着华丽的谢利从车上从容地下来,看着托尼修车,远处田野里,是顶着烈日被严重剥削的黑人劳工,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包着头巾,眼神空洞,黑黝黝的皮肤上汗珠闪着晶光。

看到这幅画面,我初以为是导演某个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试图穿过历史的尘埃,看百年前的黑人的悲惨遭遇,给观众猛烈的心理和视觉冲击,从而引出当时的种族问题。

但画面一转,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在热闹的音乐声中开始,衣着体面白礼服的使者清一色的黑色面孔,年轻的,苍老的,瘦削的,强壮的,各式各样,这时我才意识到,谢利看见的不是想象的历史,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六十年代阿波罗号已经登月的美国,种族隔离和歧视依旧顽疾般存在,哪怕对方是在白宫演奏过,和肯尼迪总统有私交谢利,只要他的皮肤是黑色的,他就永远无法和白人相提并论,他就免不了被警察无端怀疑,不能在天黑进入城镇,不能用白人的卫生间,不能在白人餐厅里就餐,不能被平等对待,哪怕人们为他不远千里运来了钢琴,在他们眼中,谢利只是个会弹琴的供人娱乐的工具(entertainer)。

面对赤裸裸的歧视,托尼常替谢利打抱不平,但尽管他来自民风相对开明的北方,最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种族主义者,然而通过和谢利相处,他逐渐认识到谢利的优点和可爱,以及自己的狭隘,他曾向谢利坦言“我从小的环境就是这样,我觉得这样是对的”,对于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底层人民,他们的种族主义倾向来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和父母及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角度讲,歧视者有时也是可悲的。

这就像电影《朗读者》中集中营的看门人安娜,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的她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纳粹的帮凶,而她想做的只是完成上司交给自己的任务。

304046060.jpg

尽管某些歧视者在心理上令人同情,但这并未损害他们的行动力,甚至于,恰如中国古语中的那样,“不知者无畏”,正是因为不知道,不了解,他们才有可能为虎作伥,成为心存不轨者肆意横行的工具,可悲可叹。

回到电影,身为白人的托尼可以基本享有一名公民的所有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美国社会里就是平等的,抛开财富社会地位等客观条件不谈,正因为警察无法拼出Vallelonga这个复杂的意大利姓氏,便嘲笑他是“半个黑人”,忍无可忍的托尼向警察挥起了拳头。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种族大熔炉,以包罗万象的特征容纳世界各地的民族,但在实际生活里,不同种族间的歧视链仍然存在。身为意大利裔,托尼和家人挣扎在富兰克林的生活线上,他们代表了底层人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离奢华舒适,光怪陆离的美国上流社会相差成千上百个唐纳德谢利,他们虽然有着白色的皮肤,但却是歧视链上隐形的一环。

“绿皮书”是电影的名字,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通行的一本专为黑人旅行设计的居住手册,“Green”是作者黑人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的姓氏,同时像象征着安全,通行,毕竟在那个种族矛盾异常激烈的年代,黑人走错了地方,有可能被活活打死。

302672083.jpg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对待,美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黑人运动者,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马丁路德金,实际上,谢利和金私下里接触也很密切。电影中,通过trio(三重奏)成员之口,点明了整个故事的主题,“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改变人们的挂念需要勇气)。

明知前往南方一路艰险,酬劳也只有北方的三分之一,但谢利还是一往无前,改变世界需要勇气,也许他想,先从那个白人司机开始吧。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绿皮书》电影海报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guanying/20190221/56006.html

山东大学张薇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