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时间:2016-08-26 18:17:32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文/邬敏 • 图/来源网络

点击:193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60826/3467.html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国风•郑风》有言:“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而夏六月,正是莲沼吐芬芳,荷花盛放时节。

初夏早晨,我在校露天晨读时,透过铁门,蓦然瞧见门前水池中荷叶已田田,荷花已过人头。于是拉上身旁的室友,一起捧着书往池子走去。池中落有一个小亭,回栏穿插在荷叶中。一对老夫妇一前一后,在回栏中走走停停,拿着相机咔咔的拍着满顷的荷花,一看就是爱花之人。我和室友在亭子边随便找了块石块坐下,翻开书本,本想复习一下相关科目,备考期末。却没想两人对着满池的荷花,始终集中不了思想,于是干脆把书放下,认真看起花来。室友不觉对花抒情,吟起周敦颐的诗来:“莲,花之君子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迷糊的室友忽然问我:“你说,睡莲应该就是荷花吧?”室友来自北方,自然不太认得南方的花草。荷花是有许多别名,有叫“芙蕖”、“芙蓉”、“菡萏”、“莲”、“藕花”的,倒从未被人误会是“睡莲”的。这个问题我还是头一回见,我回道:“睡莲呢,是睡在水面上的,它应该是荷花的亲戚”。室友听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南方水乡泽国多荷花,而在我的印象里,最美的荷花出现在孙犁老先生的《荷花淀》当中。芦花飘飞的白洋淀,六月水涨,水面笼起薄雾,风里带着荷叶荷花香,女人们轻轻划着船,顺手在水中捞出一颗菱角来的场景让我感觉到闷热的夏日里的一份冰凉。在学校荷花盛放的日子,我和室友常常吃过晚饭后,就来池边散步看花。傍晚的荷塘少了几分白天的热度,朵朵立在清水中的荷花花苞合拢着,荷叶圆叶微卷,偶有几只红蜻蜓立在上面,水面上浮动着许多黑色的水蜘蛛,知了在荷塘边的玉兰树上叫着,许多老人拿着蒲扇在池子边的石凳上坐下,校园内也随机播放着以夏日毕业季为主题的几首歌曲,我和室友两个站在荷塘边,吹着徐来的凉风,听着音乐,想着《西洲曲》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想着划舟低头采莲的江南姑娘;想着一叶扁舟在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行;想着小小的鱼儿在叶底下的清水里游走。

没去看过埋在校园夜色里的荷塘,我想那应该会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夜色》中写的那样。小路寂寞幽僻,夜色寂寞,四周树木蓊蓊郁郁,荷塘曲曲折折,流水脉脉;田田的叶子中,白花羞涩,打着朵儿,微风过处,散发着缕缕清香,月光如青雾,笼着叶和花的清梦。那时,在树下定能香甜酣眠。

荷花浑身皆宝,花可装饰,叶可入药,藕可入膳,莲子可熬粥。平常人家也因此喜欢荷花,也爱种植荷花,他们大都愿意辟出一水田,专门种养荷花,一半自家吃用,一半拿去市面上买卖。有人在水田之中种荷花,可将荷花种在自家水缸里,倒鲜见。汪曾祺老先生就每年在他们家种两缸荷花,他用来种荷花的藕不是我们常吃的那种藕,要瘦很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往铺上一层半尺厚的马粪,把藕秧子插在上面,倒入河泥,晒几天,到河泥拆缝,倒入两桶水后,荷叶便开始冒尖,荷花始开,还冒出嫩黄的小莲蓬。在看到自己种成的荷花,有趣的汪老还疑惑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这个问题。汪老的荷花,便一直在庭院中寂然开放,直至荷叶枯了。冬天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此情此景,倒也无声地淌露着些许生活的诗意,不由得感慨,汪老实在是会生活。

荷花在国画大师笔下可是入画的佳物,图书馆的墙上国画作品常悬,每次路过,总不免驻足观望。在画家恣意挥毫下,通过浓墨淡调,笔尖勾勒,脉络分明,一两只游虾,两三朵墨莲,四五片荷叶,跃然于纸上,风姿优雅。

荷花被周敦颐推崇着,被朱自清赞美着,被汪曾祺养育着,被平常人家喜欢着,被画家钟爱着,也被僧人道长垂青着。荷花,多年水生植物,出淤泥而不染,迎骄阳而盛开。与佛家心性十分相似。“僧房四面向湖开,清阜去还来,画船掸入花深处,香泣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星归。”僧人喜欢荷花,一为花美,二为花品。一如莲华,了无纤翳,在泥不染,比法养真如,在世不为世俗。花犹人生在浊尘世界,虽受污秽事物侵扰,却开出洁美的花。秋风乍起,莲花叶虽落,花虽凋,它根却不衰,来年又发生,透着灵性,透着道。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60826/3467.html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邬敏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