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一山一庵一菩提

时间:2017-02-23 21:51:22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邬敏 作者:文/邬敏 • 图/邬敏

点击:1504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70223/4812.html

心怀菩提果,到哪儿都是修行。

大理晨间,空气清凉如薄荷。我推着单车,一路向上,走在林间的悠长的小路上,拜访隐在苍山间云间的一处清净地。

早听闻,苍山南麓,千米之巅,林木荫郁之处,云蒸雾缭之间,森林绝壁之上,藏着大理最文艺的庵堂。感而遂通、寂静照鉴,那便是寂照庵。

骑行几十公里,登上苍山山腰的玉带路,从玉带路上远望,许多小如粟粒的白房子零落在瓦蓝的洱海边,好像点点白色星子安静地伴着蓝色月光。那淡淡的雾气,仿佛是从青炉里缓缓溢出的几缕檀香,朦胧着我的双眼。一步一步地走上山去,我周围的温度逐渐变凉,房舍也逐渐变稀;草木却渐渐变浓,鸟声却渐渐清晰。

一山一庵一菩提

安放好单车,已近日中。我徒步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上,走进一大片古老的树林,林间鸟声回荡,山涧里流水叮咚,青松古柏,落英缤纷。路过一片黄色的庙宇,红色的琉璃瓦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庙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锅铲碰撞声,原是厨娘在灶堂里做着素斋,饭菜的香味从窗纸之间弥漫出来,诱惑着行人的脾胃。我加快脚步,却发现周围的行人不紧不慢,几个孩子在山路上嬉戏玩闹,周围的大人,皆在看花。看来,美好的景色,总是能让人们忘却行走的劳碌和饿意。

来到庵前,阶前鲜红的花束缓缓泄下,琉璃色的庵门上,用清漆刻着寂照庵三个字。寺内处处都是花开。院墙多为白色,不施粉黛。走进佛院,让人一下觉着,走进了春天。院里的石缸里,红鲤在金钱草下游来游去;院墙上,绿树往墙外伸出枝丫;墙边,白色的茶花在碧叶中吐蕊;檐角上,悬着一个个精巧的小铜铃;石块上,一钵钵的多肉生得饱满;楼梯旁,一盆盆紫色小花高高挂起。有人在殿前的木椅上小憩;有人坐在桌前,端起一盏茶,静静看花;有人在佛堂,轻跪蒲团,对着菩萨,虔诚祈福。佛堂上的小木桌上,陶罐里,插着一早采下的百合花。

一山一庵一菩提

日近晌午,等候吃斋饭的人很多,人群从厨堂一直延伸到殿外。厨堂门边的矮木桌上,铺着一块青布,上面安放着一把古琴,我轻轻地拨动几根弦,琴音清澈如水。此后,跟着信徒们谦恭地踏入厨堂打好斋饭,便走近了餐室。餐室在厨堂外,四壁铺满透明的玻璃,外面是幽深的山林,餐室很安静,少有人高声语。木桌上摆着豆绿色的茶具,一领竹席作为覆层人们坐着泡茶,红砖墙上,倒挂着一双别致的红绣鞋。黒木架上摆着南瓜,空树桩里,摆满了玫瑰小花。这里小到每一处角落,随意中都透着匠心。

寂照庵的斋饭是用最原始的柴火烧制的,用来做菜的瓜果蔬菜多由庵内后山栽种。菜色鲜美,厨堂里的师傅微笑地将黄澄澄的南瓜,绿油油的小白菜,浅黄的西葫芦,青灰色的蚕豆,浅紫的芋头,黑色的腌笋……一勺一勺地浇在白米饭上,盛满我的白瓷碗。庵内厨房师傅常自制的丁香酱菜,滋味很像乳腐汁。饭桌上,偶遇三位叔叔,我和他们一道吃饭喝茶,倾听着他们西藏骑行路上发生的故事。

一山一庵一菩提

吃过午饭,我前往茶室,茶室门口的白墙上,是毛笔挥洒而就的“禅”字,字体洒脱恣意。墙上斜挂着一竹篮白色的栀子花,书画上写着楷体的“静”字。墙边的古木架上,是白色的茉莉花。而茶室由石块砌成,里面挂着许多幅素净的字画。空空的房室,随着年月的更迭,桌椅上却丝毫没落下灰尘的痕迹。一隅有一处西式壁炉,外面覆满中式的瓦片,庵内清冷,冬日的夜晚,人们围坐在炉边饮茶烤火,温暖而祥和。长木茶台上,铺着小碎花的方形桌布,上面摆放着一个黑陶罐,罐内盛着朵朵粉色的花。茶具由黑陶土制成,茶杯,茶托,茶壶, 茶滤,盖碗……安静地躺在一方草席上。偶有爱茶人在茶座上坐下,煮一壶清茶,悟一道禅。

当地人说,寂照庵是由杭州人高鲁东建,他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亲手在山中建出自己心里的院子。而后来,不知怎的,这里演变成了尼姑庵。女师父们在这里修行。她们在这处种菜栽花,挑水做饭,殿内念经,殿外敲钟,每日听着袅袅佛音,着一袭素色长袍,对着一碗素斋,一盏清茶,闭目思悟,清净悠然。

一山一庵一菩提

月夜里,庵内的香火依旧袅绕,素色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点点烛光晕黄了庵内的夜晚,女师父们伴着菩提,会不会在院里的花树下,点一盏灯,对着温柔的月光,烹水煮茶,吃着糕点,回想起昔日的时光。月如水,蝉声起,她们渐入梦乡,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庵里的时光注定孤寂,可若心安定下来,山中修行,却也修得有滋有味。人到世上本就是一场修行,修行世间真理后,最根本地是修行自己的心境。心怀菩提果,到哪儿都是修行。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心怀菩提果,到哪儿都是修行。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70223/4812.html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邬敏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拯救迷失的自己

下一篇:久违的过年味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