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茶话闲谈——茶缘

时间:2017-03-22 12:43:39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凌云

点击:342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70322/5164.html

茶话闲谈——茶缘

恩施的三月天,还显得十分阴沉忧郁。见不得蓝天,望不见白云。

毕竟春风三月里,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行走于校园的曲折小径,路边的一片茶园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倒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的光鲜艳丽,而是它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茶;想起了家乡茶园里穿梭的朴实的劳动人民;想起了爸爸、妈妈、外婆;想起了家······

我是在茶山里长大的,自小就在茶园里摸爬滚打,与茶叶有着难舍难分的情感。我喜欢自己做茶,绿茶、红茶,每年自己总要亲手做一点。我喜欢闻茶香,不管是炒制绿茶时散发出的扑面而来的原始的清香,还是揉捻红茶时弥散的醇厚的浓郁香、冲泡茶叶时空气中扩散的淡雅香,只要用鼻子轻轻一吸,可谓全身所有的细胞都陶醉了,那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喝茶,不管是在初中、高中,还是现在到了大学,身边是总要带一包家乡的茶叶的。早上泡一杯茶,提神醒脑,清新舒适,全新一天的美好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前些天,在异乡求学的我有幸参加了林学园艺学院主办的“入茗地,观茶艺”采茶体验活动。采茶,于我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体验。长这么大,少说也和茶叶打了十几年的交道,采茶算是老本行了。在茶园里穿梭,双手摘起的是一粒粒茶叶,而脑海了浮现的却是一幕幕家乡茶农的生活情景。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古属峡州,产茶历史悠久。自2006年6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湖北省全面实施以来,邓村原先所有的水稻梯田大都种上了茶树。十几年来,经过不断地发展,邓村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今天遍地茶叶的格局。邓村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国名茶之乡,其主产的邓村绿茶远销海外。

然而,在国内,名茶众多,邓村绿茶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一个盛产茶叶的茶叶大乡,没能把自己的品牌树起来,这是极其可悲的,随之跟着受苦受累的则是广大的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茶乡劳动人民。

以我生活的小村庄白水头为例。现在正值采摘芽茶的季节,此时的茶叶品质最好,自然也最值钱,家家户户为此忙碌奔波不停。早上天还没亮一家几口就简单的解决掉早餐后迎着晨曦朝阳来到了茶园,开始了一天的奋战。任凭露水打湿衣衫,拼了命地在茶树上“抓钱”。真可谓时间就是金钱,茶叶一天一个样,价格也持续下滑一天一个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几个价。等到茶叶芽长开了就完全不值钱了。有时天公不作美,就算是刮风下雨,哪怕披着雨衣,也要把茶叶从坡里给抢回来。

茶农辛苦一天采来的茶叶还得经过一番折腾,才算让茶农放心——让茶叶卖个好价钱,变成实实在在的人民币。由于笔者所在的小村子只有一家茶叶加工厂,一些年老体弱的老爷爷老奶奶不得不摸着黑排着长队贱卖掉手中的辛苦一天采来的茶叶。会骑车的年轻人则会带着茶叶来到几公里外的集市上,那里茶贩众多。茶叶的主人往往会在集市上来回穿梭,四处打听,直至卖到最高最满意的价格。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泱泱大国,生息繁衍在这广大土地上的农民,其劣根性从不曾消失,他们互相攀比,自私自利的心态长期存在。茶叶是好不容易给卖出去了,当天茶叶的价格就成了晚饭后最最主要的谈资。

夜静了,然而春茶的战斗还远未结束。

春茶过后,茶叶的价格趋于平稳,也不再那么值钱了。这时的茶乡仿佛失去了生机,是留不住人的。外地来采茶挣钱的茶娘走了,家里的中青年也开始陆续离家外出打工。说实话,中青年留在家里此后那一亩三分地的茶叶,真的没啥前途。青年人都外出淘金去了,家中就只剩下了老父老母。春茶过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不论刮风下雨、烈日当头,他们都要在茶园里奔波劳碌。一季茶摘完了,又要忙着上茶肥、打农药,忙着修建枝条,始终没有闲暇时刻。

茶叶给茶农带来了些许利益,但也无情的侵蚀着其肉体、其灵魂。近距离的和茶农打交道,会发现他们的双手如同花栗树皮一般粗糙,他们的指头被活生生地漆上了一层终年洗不净的黑黝黝的茶漆,还有指头上那终年无法愈合的被茶叶枝条勒出了深深裂痕,更是刺痛人心。老父老母啊,何时起?你们的腰背不在挺拔!何时起?你们青丝变白发!茶叶俨然在无形地剥削着广大劳动人民。

家乡的茶叶,如此发展下去,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作为茶乡儿女,实在不忍目睹家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大兴茶叶,原本是为了兴茶富农,使茶树成为广大茶农的“摇钱树”,而现如今,它却束缚了广大茶农的自由,不仅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灵魂的侵蚀。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最终却不能从中解脱出来,实在可悲!

同时,我也明白,农民是离不开土地的,如果让农民不种地了,那才是真正地剥夺了其自由。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土地都是有深厚的感情的,就像我从一个山区来到另一个山区,却始终眷恋、牵挂家乡的那片热土样。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很自豪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以他们的勤奋朴实为荣。我也很感谢父母一年四季不管是在茶园里忙碌,还是爸爸在外打工奔波,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供养我成长,供我读书直到现在还从未放弃。父母养育之恩,唯有用功读书,自勉自励,努力成才,以之为报。

我们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将使我们一身受用不尽;

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结语(致自己)

2017年3月20日于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茶话闲谈——茶缘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70322/5164.html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刘辉旭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