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起跑线》:无形的枷锁

时间:2018-05-30 22:53:30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张遂梅

点击:125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0530/26116.html

《起跑线》:无形的枷锁

最近,印度的一部电影又火了,这部电影就是由萨基特·乔杜里执导的剧情片——《起跑线》,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

尽管这对夫妇在物质生活方面很富有,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与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太对等,因此他们被高等学校无情地阻拦在门外。当正常的手续走不通,走后门也无果,花钱贿赂也无效时,他们最后只好冒充穷人,去侵占穷人的入学名额。

这部电影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生动、性格清晰的人物,如精明富有但却无法改变生活习惯的爸爸——拉吉,性格强势但是却一心想让女儿获得好的教育妈妈——米塔,表面正义内心阴暗的校长,生活困难但却乐观向上的穷人——希亚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电影所刻画的人都是真实世界里的人物的反映,这样的人物刻画更能让观众对影片中发生的事情感同身受。

电影的主题正如其名字的含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男主角拉吉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妻子和孩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女儿皮娅便到了入学年龄,米塔也越来越担心女儿的教育问题,她想要让女儿上高等学校,因为只有这样,女儿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赢在起跑线上。

影片反映了印度社会教育资源不公的的现象,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是存在的。比如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贫困落后的地方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城市里的教育资源等,就算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们也找不到两所一摸一样的学校,这些学校有优劣之分,有等级之分。好学校的门槛高,但是家长们还是削尖了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挤进去;不好的学校门槛低,容易进去,然而家长们又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电影《起跑线》将印度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作了对比,无论是从学校环境还是学校的知名度,印度的私立学校都完胜公立学校。

影片通过荒诞而又搞笑的手法,反应了印度教育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给观众带来欢闹之余,又让观众对印度这个国家产生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引起了观众对“起跑线”的思考。

曾经有一副这样的插画:几个孩子站在一根线后,准备赛跑,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跑步距离都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孩子是坐在轿车上,有的孩子是骑的自行车,还有的孩子是背着年迈的父母,毫无疑问,坐小轿车的那个孩子肯定是最先到达终点的。虽然他们的起跑线一样,但是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力却是不同的,有的是推力,而有的却是阻力。

我们读书的时候,父母、老师常说:“你上不了一个好的小学,就上不了一个好的初中,你上不了一个好的初中,你就上不了一个好的高中,你要是上不了一个好的高中,你就上不了一个好的大学,最终的结局就是你成为不了一个优秀的人。”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父母们一直在为孩子找好的学校、好的老师,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谁都知道赢在起跑线上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是父母们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本无起跑线,跑的人多了,起跑线就产生了。为了这条起跑线,父母更加注重周围环境对自己孩子的影响,这种现象对孩子的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理性对待“起跑线”,量力而行就好。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起跑线》:无形的枷锁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0530/26116.html

西南科技大学张遂梅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