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人生,应当为玉碎还是为瓦全?

时间:2018-08-23 17:32:23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郑帆

点击:106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0823/48372.html

古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讴歌清高的壮士的代名词。古时,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上演了一段悲壮的英雄史诗。数百年来,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形象为人们所歌颂。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来讴歌他。

然而,人都死了,再去歌颂他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活着,却可以改变很多。试想项羽若渡过乌江,重振雄风,他日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也许将因此而改写!可惜项羽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杀了。于是刘邦坐拥江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能成全项羽的英雄形象,而“宁为瓦全,不为玉碎”却可以还他大好河山!当局者迷,就连那渡船人都说,江东虽小,却足以称王。可惜项羽终究败了,用唾手可得的王朝去成就一个英雄的名声,这样真的值得吗?

现如今,我们很多人也一直被这句话所束缚着,想要保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清高,殊不知有时“为瓦全”却是颇见成效的迂回之策。必要之时,我们应“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有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迫不得已之时,委屈一下自己而保存实力,东山再起又有何不可呢。何必坚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呢?这样不是玉石俱焚的悲壮,而是以卵击石的可笑。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有时全瓦比碎玉更有价值。 漫漫历史长卷,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事例不胜枚举。春秋时期,吴国吞并越国,越王勾践没有一时冲动而殉国,反而乖乖地做了夫差的马前卒。然而十年之后,勾践复国,而吴沦为越的城邑。倘若不是“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思想左右勾践的行为,恐怕勾践真得沦为亡国之君。 选择为瓦全,并不是因贪生怕死而苟延残喘地存活于世。选择为瓦全,也是一种勇气可嘉的精神,他为某一种执念、信念而存在。

司马迁惨遭宫刑,按照常理。他本应自杀,以成全士的名节。但他没有,隐忍不发,将其余生奉献给《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是司马迁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生命的延续,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司马迁留给后人不仅是一部《史记》,还有他敢为瓦全的睿智和勇气。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或许它不能成全你英雄的形象,但它却可助你成为最大的赢家,它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不是吗?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0823/48372.html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郑帆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痴狂

下一篇:探寻自然的喜与悲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