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漫长的歧视与救赎

时间:2018-10-12 22:32:39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文/罗嘉鸣 • 图/罗嘉鸣

点击:815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1012/51745.html

东野圭吾的《信》

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人类就是需要和那样的东西相伴的生物。东野圭吾在《信》中提到,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先后入围直木奖,以上我都看过,在此我特别同意书后的书评,相比较于东野的其他作品,《信》算不上一个推理的小说。

为什么这么说?这部书更在与对情节的叙述,对人性的思考,对感情变化的设置,而且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对偏见和歧视独特的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哥哥因伤失业后,为了给相依为命的弟弟筹备学费,铤而走险实施盗窃,却失手杀了人。自此以后,哥哥通过一封封寄自高墙内的信不停地向弟弟忏悔,而弟弟则默默承受着哥哥的犯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烙下“杀人犯的弟弟”的印记,丢了工作,放弃梦想,失去爱情,厄运缠身。是不是感觉弟弟很委屈?明明他哥杀的人,为何会给他的弟弟招来如此多的厄运,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不得不佩服你是个“圣人”,现实中歧视是理所当然的,大多数人都想置身于远离罪犯的地方。和犯罪者,特别是犯下抢劫杀人这样恶心犯罪的人,哪怕是间接的关系也不想有。因为稍微有点什么关系,没准也会被卷入莫名其妙的事情中去。排斥犯罪者或是与其近似的人,是非常正当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正当防卫的本能。生活中,杀人犯的亲属,乞讨者,残疾人,肝炎、艾滋病等特殊疾病患者等,这些本来就处于劣势的人,享受的不是社会给予的温暖,而是人们的同情”、偏见以及歧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就不得不提及边沁的功利主义,人都具有自利化倾向,所谓自利选择原理,简而言之,就是在思考任何事情的时候,本能的首先第一念头反映就是“这件事如何能使最终的结果效益最大化,幸福最大化”,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先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不会试图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有中立的立场,偏见自然产生,偏见是否一无是处?文章给了答案,不是,《信》中提及,犯罪者必须要有着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也可以说是一种惩戒手段,或许是一种公平的方式,中国刑法的其中一个原则就是罪刑罚相适应原则,有罪必有罚,以这种方式提醒人们考虑清楚犯罪的后果,不仅仅是自己受罚,还有其被后的家人。

即使是善良的人,也不能什么时候,向谁都显示出来善良。得到那个,就得不到这个。都是这样的事儿。要选择这个就要舍弃那个,如此反复,这就是人生。偏见的存在亦有其合理理由。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东野圭吾的《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1012/51745.html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罗嘉鸣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异乡人

下一篇:欢笑中的悲痛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