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高级

时间:2019-03-17 21:19:07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邬敏 作者:文/邬敏 • 图/来源网络

点击:103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90317/56769.html

匠心,是长久雕琢而来的极致

陈道明从繁华的片场去钱老家做客,老人家家里没有录像机、电视机,也没有电话,唯一的电器就是煎药的要锅子,钱老待客,杨绛先生在看书,除了药锅子偶尔的“噗噗”声,几乎没别的声音。

而陈道明在北京的家里连有线电视都没装,书房里堆满了书,自己就睡在书中;周作人的苦雨斋,是读书写作的地方,夏季蚊虫滋生,嗡嗡鸣扰,他顶着满头大汗继续笔耕;《解梦花》里的主角尼巴无论平时多么纵情声色,可是永远都会给书腾出该有的空间与时间。这是书,看书的多寡,不在于藏书有多丰硕,不在于读书有多繁复。而在于对书的珍重和渴求。

国内的书价普遍便宜,因此少有人珍重;国外的书普遍高价,有时候一本书便是百元以上,因此买书之人格外爱惜,这在于书价的不同;但古时候印刷术尚未普及之时,读书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渴求却为何如此强烈?冬日踏雪还书,负箧曳冰求师问道;半夜捉流萤、借雪光看书;古时候对于书本的渴求、学问的探究比今人执著得多。

如今,能够做到忙里偷闲、专心读书写字的少之又少,格物致知的人少了,凿壁借光的人少了,铁杵成针的人少了,因此,大师、匠人也少了。仿佛沦落到继续啃着先老的书本、继续磨着旧时候的学问。仿佛尚未有所长进。

叶圣陶曾经《书桌》里写的那位乡下老工匠也少了。那时候,叶老经四处打听后找到一位老木匠帮忙做个书桌,老工匠找出了一段藏了好多年的梧桐木,20天后,叶老去看,木匠才将梧桐木解开,原因是因为木头还有些潮,需要风干透才好做桌子,后续进展始终很慢。老木匠做活要迎着天气,上漆也得趁着东南风,透进木头的骨子里,从从容容,精雕细磨,做出生活。做木活是老木匠的工作,老木匠的迟迟交货,其实只是因为迎着最好的物候,做出最好的木头,让买家满意,更让自个儿满意,这是“我做的家伙”。

这让我想起祖母自己扎的扫帚,从店里买来的扫帚用不了多久,总是容易散开、脱落。用祖母的话说,就是不经用。于是她自己去找来蒲苇,迎着日光晒干,用麻绳将蒲苇捆成小束,然后将小束紧紧地捆扎成一排,顺着根茎有序地串联。这样扎出来的扫帚好扫、经用,这是祖母用几天功时做出来的。除此之外,做鞋、采茶、做手艺、捏面团儿等等,都是要耗时耗费心力的,只因想把事情做得最好,让自己最满意。

风物能存千年万年不朽不化,巨著能传千年万年不衰,必定是倾注心血凝成。在物欲充盈双眼、困扰内心的时候,如何处变不惊,气定神闲显得尤为重要;学问,是长久坐冷板凳坐出来的;匠心,是长久雕琢而来的极致。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匠心,是长久雕琢而来的极致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90317/56769.html

湖南科技大学邬敏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