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用爱的行动去珍惜生命亲情和友谊

时间:2019-06-24 10:59:34 来源: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林俊华

点击:86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190624/58741.html

近日,我读了龙应台《目送》,感受颇深。这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深邃,忧伤,美丽的书,值得自己好好阅读。《目送》是作家龙应台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之一,有七十三篇散文组成,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情感的唏嘘不已。作品的名称《目送》,本身就意味深长,目送的是背影,意味着的是离别。

t0144141d3f51aaf17d.jpg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迎来送往,面对的是渐行渐近笑容可掬的笑脸、或者是渐行渐远的背影。此时此刻,也许会想到许多许多,特别是亲戚朋友之间,纠结在在人们心目中是那份永远也分不开、理不清、割舍不了的亲情和友谊。从小到大,我经历了太多人与人之间的迎来送往,但我想,最难舍与难过的分别莫过于和家人的分别。经历的是眼前一次次的目送、心灵一次次难舍的震憾、情感上一次次的难过与泪别。

小时候,我离家去学校读书,那是短暂的、一年之内的分别,目送的情感没有那么强烈、震撼。还因为,学校的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同学之间还是很好玩的。小学五年级,我就开始离开家里住到了六里外的学校,每周六下午要回家一次,带好一个星期的米和菜,星期天下午再返回学校。住校,一日三餐,吃过饭后,自己就记得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往自己的饭碗里下米。米不能下多了,否则,没到星期六回家的时候米就会没有了,就要饿着肚子去上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妈妈就用竹子做了一个量米的小米升,一再嘱咐我一餐只能从米袋子里量一小米升的米下到自己蒸饭的饭碗里。米量好后,还要洗好、放上适量的水,然后,自己把蒸饭的饭碗放到学校厨房蒸饭的架子上,到吃饭时间,自己去厨房拿自己蒸的饭回到宿舍,坐在自己稻草铺垫成的地铺上,和着自己回家带来的菜计划着吃。那时候,由于年纪小,不少同学计划不周,还不到星期六回家的日子,就往往不是家里带来的米不够了,就是家里带来的菜没有了,心里很难过。有的同学看见同学吃饭,自己没有饭吃,就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起来。这个时候,好多同学就会放下饭碗,跑过去安慰他、劝说他,这个同学下一点饭、那个同学夹一点菜,帮这位同学度过一餐。这种情况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也是常有的事,你借给他米,他邀你吃他的菜,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中,又到了周六回家的日子。后来,读初中,我就住到了一百二十里外的学校,每个学期回家一次;读高中,我又住到了一百四十里外的省重点高中,也是每个学期回家一次;但是,文化大革命打乱了这个频率,......也就是说,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开始要从家里离开去上学住校,虽然也与父母分别,但心里却没有太多的起伏和波澜,因为自己知道:我并没有走远,父母还在我身边,我还是可以常常回家,还是可以和他们相见。

之后,自从我第一次出远门上去部队当兵,我就似乎体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离别,心里不知是何般滋味,难以言说,第一次感觉到心灵上的反映是那么强烈、震撼,情感上的起伏波澜是那么大起、大落,那种真真切切的离别的感受、感触是那样的深、那样的让人难以忘怀。那一年的12月18日,刚吃过早饭,一群满脸笑容可掬的人就来到我家里,有公社武装部长,有大队书记、民兵营长,还有生产队长,他们是来给我送入伍通知书,并要求我当天下午四点钟前到临时新兵站——县委党校报到。送走这群人后,母亲和弟弟给我准备好行装,走了40多里山路送我到临时新兵站报到,看着我换上了新军服,并把我换下衣服拿走,去了在县城工作的姐姐宿舍。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和新战友们就登车出发了。路过县城大街,在路灯下我清楚的看见欢送的人群中我的母亲和姐姐、弟弟们的身影,随着《送郎当红军》那深情、优美的乐曲和震天动地的鼓乐、唢呐声声,不停地挥动着双手、呼着口号,像当年送红军长征一样欢送着家乡的子弟参军入伍。我大叫了一声“妈妈、姐姐、老弟,我在这里”,等母亲和姐姐、弟弟们看见我的时候,汽车已经从他们身边驶过。母亲和姐姐、弟弟们在大街追着渐行渐远的汽车不停的叫着什么,目光始终盯着我乘坐的这辆汽车;我在汽车上目光始终盯着看着渐行渐远的母亲和姐姐、弟弟们,流下了一直含在眼里那倔强的眼泪,我甚至不敢再回头,不敢看他们,害怕他们看见我眼中的泪,更害怕他们追随着我的目光。此时此刻,还是以后退伍回家,又紧接着的离家上大学、参加工作与亲人们分别的时候,无论是作为自己父母的儿女,还是作为自己子女的父母,我们之间彼此的身份,都是在彼此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数不尽的目送中完成转换---成长。这就是生活与生命的本真,是我们一生中每一个人都逃不掉躲不开的成长命运。

我知道,我们做儿女的要懂得,儿女要成长、长大,父母会老去。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做儿女的不能只让父母的目光一直追逐着我们,我们要学着试着面对他们,让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背影,有时候也要学着放慢自己的脚步,就像小时候父母等待我们一样慢慢地走一样;做父母的也要明白,终有一天自己会老去,会离开自己的儿女,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体验生命的可贵、亲情和友谊的真诚。

我知道,当有一天,父母老了,渐渐地他们都要离开自己,我会如何面对,这是我不敢也不想现在去思考的事。唯一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珍惜,珍惜他们,珍惜当下。每一个人对父母的爱,都要趁早。请你,现在、马上,就做爱父母的点点滴滴小事、好事、让人暖心的事,创造机会,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亲,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片刻也不要停,用自己的爱的行动去珍惜生命、亲情和友谊!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190624/58741.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山歌里的“百色”

下一篇:烙印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