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湘潭大学三翼·青媒融媒体中心赴学校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点——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出发寻访塘田战时讲学院。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原是清末“光禄大夫”(正一品官衔)、太子少保席宝田的别墅,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 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代表徐特立委派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在此处负责创办的一所军政大学,被誉为“南方抗大”。
“塘院自一九三八年九月开始办学,虽未及来年八月即遭扼杀,但成绩斐然影响深远……”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罗巧红的引导下参观了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在讲解中,实践团成员熟悉了塘院的历史沿革,瞻仰伟人吕振羽的风采,感受先辈抗战救国的革命激情,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抗大”精神的具体内涵。
(实践团寻访塘田战时讲学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迪供稿)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针对如何讲好红色故事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做好红色文化宣传不应仅仅局限在“背”一个一成不变的红色故事,每个人都应该是红色精神的“践行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故事的“讲述者”。基于此,实践团决定采集驻村干部、塘院讲解员、村民、实践团成员等多个视角,用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式讲述红色故事。
对塘院讲解员罗巧红来说,讲解最初只是谋生的手段,但在工作过程中她不断被“抗大精神”熏陶,逐渐熟悉之后被其丰富的内核吸引。讲述塘院故事是罗巧红的工作,罗巧红表示,塘院故事不只是资料上生硬的文字,不同身份的人的看待塘院的角度不同,切入点和认识也有出入,把他们的理解聚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塘院故事。
(实践团采访讲解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迪供稿)
随后,实践团成员对附近村民进行了简单的采访。“这个房子的主人叫席宝田,是清末的一个将领,曾国藩的部下……”面对实践团成员的提问,村民对塘院旧事如数家珍。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了解到,随着塘田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发展,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这里的文化广场以前就是一片荒地,后来发展起来了,大家饭后都会来这里跳跳广场舞、在河边散散步、吹吹风,很舒服的。”谈及此,村民脸上都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
(实践团采访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迪供稿)
实践团成员唐浩源和覃茂哲负责塘院宣传片的拍摄。唐浩源表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从边疆戈壁到黄土高坡,从山区丘陵到青藏高原,太多的乡村的声音缄默在了大山里。“我们希望在这次追溯红色记忆的旅途中,将数字化媒体平台当做传声筒,让全社会看到‘抗大’精神。”
据悉,实践团以创新宣传红色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将新媒体科技融入红色文化发展,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对塘田战时讲学院进行拍摄,通过剪辑创作,以原创视频的形式,依托主流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展示塘院风采与“抗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