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访华师化院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分子陈莹莹、汪宇:奉献自我,传递温暖

时间:2019-05-25 23:38:14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刘星雨

点击:1497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people/20190525/58424.html

访华师化院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分子陈莹莹、汪宇:奉献自我,传递温暖

2018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分子陈莹莹,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6级公费师范生,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36.5小时,曾担任化学学院2016届青年志愿者协会助理、化学学院2017届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现任化学学院2018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曾获得2017年度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志愿者”。

朋友的陪伴、支持与帮助及高中发生的一些对于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情使陈莹莹想去帮助别人。从青年志愿者协会助理、副会长到会长,这三年里陈莹莹一直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她在青协找到了归属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东二女生宿舍搬迁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6月化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换届刚结束,我们在活动举办的前一天晚上才开始准备。很感谢当时的老师、志愿者和青协所有人。他们的辛苦付出让这个活动顺利举办。”陈莹莹如是说到。

在陈莹莹看来,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帮助人。这个“人”不仅仅是指受到志愿者帮助的人,还指志愿者本人。他人收获帮助,成功解决了困难。志愿者本人则会收获快乐,有时还能增长社会经验、能力等。这对于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期间陈莹莹鼓励新生多报名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化学学院目前举办的张家铺学校义教、“SPCCC”方桂园社区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及植树节活动。暑期参与支教也能增加经验,提升能力。此外,她认为加入化学学院的服务队——博雅服务队也是不错的选择。陈莹莹说:“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礼貌,同时还需要有耐心。志愿者在不确定答案的情况下不要回答他人的问题,可以询问身旁其他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为他人提供更准确的回复。”

2018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分子汪宇,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6级公费师范生,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20小时,曾担任化学学院2016届青年志愿者协会助理,现任化学学院2018届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获得“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中师范大学专场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2017年度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志愿者”。

汪宇照片.jpg

在化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招新时,第一眼就被报名表上“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介绍所吸引。提及报名原因,汪宇表示原因很纯粹。他认为这个部门举办的活动能帮助他人,而自己很喜欢去帮助别人,于是就报名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助理。自此便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之旅。

在化学学院56级校友返校志愿服务活动中,汪宇处理过一件棘手的事。当天下午部长都有课,让身为助理的汪宇来负责活动,包括志愿者的管理和与学院负责人的工作交接等事宜。那是他第一次负责一个活动。志愿者们陪伴校友参观完图书馆后,校友想去校史馆参观,而行程安排上没有这一项。其中一位老人对汪宇说:“小伙子,我们都想去校史馆看看,了解一下这么多年的华师变化。这可能是我们这些老人最后一次能看的机会了。”行程不能随意更改,但汪宇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联系学院负责人告知这个特殊情况,希望能争取到带老人们去校史馆的机会。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准许了他的想法,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老人们脸上露出笑容,并对此表示了感谢。

“志愿服务提升了我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从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到在活动中提供的帮助和与人的沟通、合作,再到活动后的总结反思,每一步都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这也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一部分。”汪宇如是说到,“虽然我们可能只是帮了一次小忙,但对于那些正急切需帮助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久旱逢甘霖。所以我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不分大小。请不要吝啬提供帮助,每一个志愿服务活动都意义非凡。或许他人并未直接受益,但志愿者的行为会让他人受到鼓舞。于是他们也会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将志愿者精神传递下去,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志愿服务活动不是高门槛的活动,有时可能就是一些简单的小事。汪宇认为同学们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应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去做,最好不要太带有目的性,也不要把志愿服务活动神圣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在志愿活动中收获友谊。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people/20190525/58424.html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刘星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