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砍人事件引热议,犯罪模仿须警惕

时间:2019-05-31 12:48:25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黄天畅

点击:61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190531/58499.html

5月24日,南昌红谷滩,一男子从背后袭击,多次挥刀砍向一名年轻女子。该女子经抢救无效死亡。27日,完整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有人爆料,凶手因无法娶妻而报复社会,选择受害者是因为她比同行者“更白更漂亮”。

砍人事件迅速引发热议。随后,国内外接连曝出相似案件。一时间,群情激愤,人人自危。

女权问题首当其冲,成为担忧的焦点。有网友认为,受害者没有晚上出门、没有单独行走,也没有坐顺风车......美丽成了原罪,性别就意味着危险,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赤裸裸的压迫。更有甚者玩起了阴谋论,认为微博热搜连连被撤,是在掩盖不能见光的事实,制造歌舞升平的假象。

传播犯罪过程的完整视频,除了让良善的人感慨凶犯的残忍之外,是否也会让一些心怀恶念的人找到发泄的出口?感官上的刺激、铺天盖地的曝光,是否会对犯罪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报复社会型犯罪、反社会人格、无差别杀人,时常会与“犯罪模仿”相联系。所谓“犯罪模仿”,就是“学习犯罪动机、目的、方法、手段、经验、逃避惩罚的方法,以及犯罪的合理化思想、犯罪的价值观等过程。”原有的犯罪倾向、相似的生活经历、心理障碍、榜样效应,是引起犯罪模仿的重要因素。

很多公共场所的恶性伤人事件,都招来了前赴后继的模仿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当街摔婴、公交纵火、持刀捅人、预告杀人、高空抛洒硫酸......这些事件一经曝光,迅速发展为系列案件。情节恶劣的福建南平校园血案经报道后,全国各地接连发生5起校园砍杀案,酿成23死52伤的惨剧。

一系列“犯罪模仿”的案例告诉我们,恶性伤人事件的曝光应该严格把控分寸与尺度。媒体应当避免细节的渲染。血腥暴力的画面、对罪犯身世背景的深挖甚至同情,都是不恰当的。这样的报道可能会刺激犯罪欲望,或者鼓励弱势群体报复社会。

红谷滩杀人事件的视频在网络上大规模传播,显然是挑拨感性,而不合乎理性的。部分营销号将男性与女性对立起来,而忽略凶犯报复社会的特殊心理,着实有带节奏的嫌疑。出于善良的本意和同情的心理转发视频,不仅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甚至无意间缩短了其他无辜者与恶的距离。删除视频和不当言论,不是压制,而是保护。

自媒体在曝光犯罪事件时,往往追求爆炸性、煽动性、点击量和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主流媒体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之后,对报道尺度的把控已经有了显著进步。理性且克制的报道方式,无法满足汹涌的民意,容易受到攻击与质疑。但主流媒体仍应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态度,为事件降温,同时提高安抚舆情的能力。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190531/58499.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