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在网络时代中落伍的老人

时间:2020-06-22 10:55:54 来源:西南大学 作者:文/胡玲 • 图/新闻视频截图

点击:250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200622/79845.html

自来封面新闻视频截图

6月19日,一则来自封面新闻的报道登上了热搜,题为:大爷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半月徒步千里露宿公园。该新闻的主要内容是:6月17日深夜,在浙江台州,货车司机刘师傅拉完货返程时,遇见一位大爷向他招手。大爷是安徽亳州人,无儿无女,打算去浙江黄岩投奔亲戚打工。因为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一路上想要乘车多次被拒。无奈之下,大爷便从安徽亳州徒步走到浙江,已经走了半个多月。当大爷赶往住处,发现大门紧闭。刘师傅想给大爷安排住处,却被拒绝:“不想再添麻烦了。”随后,大爷转身去往了公园露宿。

看完这则新闻后,第一感觉就是心酸,长距离徒步行走,虽然在老一辈的人看来,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通常清晨很早出发,连续走很长时间。但是在当今时代,这些都成了他们的回忆,成了他们向儿孙讲述的那个时代的经历。然而在2020年,依然有老人半月徒步千里,如果没有遇到这位司机,那么剩下的几十公里,老人依旧只能徒步。

为什么老人坐车被拒,因为他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一些老人也在学习这一新技术,但是对于很多农村老人而言,他们玩不转这一时兴事物。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均等的。农村可能没有那么便捷的网络设施,或者根本没有,农村的老人也没有智能手机等终端,没有流量套餐供他们接触网络这一媒介,总的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和资源。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了解和使用新兴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信息的理解更是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即使前面这些对于农村老人而言,他们都能勉强过关,但是,如今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主要针对年轻人,对农村老人,几乎没有对口的、专门针对他们的信息APP。因为在背后的经济链条中,信息和服务针对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各方才能获利。当然,传统的媒介——电视在农村还比较普及,但是,老人的听力和视力往往都不好,这也会阻碍他们信息的获取,听不太懂普通话则更进一步地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信息空间中。

书上说,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和解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但是这样的矛盾很难凸显,因为信息贫困者是一群淳朴憨厚的老人,他们不懂反抗,不会反抗,只是在社会的边缘默默地承受这一切。正如新闻中的老人一样,乘车被拒后,他妥协了,选择徒步前行,从视频中依然能看到他朴实的笑容,没有怨言和愤怒。

另外,我们是否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农村的老人背着自家的果蔬上街售卖,我们已经挑选好了,待到付钱时,老人说他没有微信,只能收现金,而已经习惯了电子支付的我们已经没有出门带现金的习惯,因此这次买卖只能遗憾地结束。

常常想,如今不识字的老人靠什么样的文化生活度过晚年呢?我奶奶的妈妈,也就是外曾祖母,在小时候我就经常听她说一句表示惊叹的口头禅,过了十几年之后,前几年她过世之前,我与她交谈,她依然用当初的那句话表示惊叹,她的表达方式以及想法,与我小的时候接触的几乎没有变化。于是就想,从小孩到成年,我改变了,不管是教育还是时代的发展都促进了我的改变,而我眼前的这个老人,还是原来的样子,时代的洪流为什么没有拉着他们一起往前走?我的爷爷,一个好学但是认字不多的人,每次看新闻都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当他指着一个字问我们怎么读时,电视画面往往已经改变,于是,他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

在网络社会中,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有多少文化、信息的输入,他们能有更多的文化和信息来丰富生活吗?脱离时代的洪流,对他们而言公平吗?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200622/79845.html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胡玲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