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为什么人们难以转变就业观念

时间:2021-05-10 20:55:46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作者:邱婷

点击:766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210510/91150.html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当代的大学生已经数不胜数的情况下,可谓雪上加霜。因此不乏有上千硕士去应聘卖猪肉,成群大学生竞聘农民工,加上以前媒体曾报道过大学生去擦皮鞋、搓澡、修指甲等等,不得不说,现在的大学生的确是“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了。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这是每一个人都懂的道理,也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美好愿望。但现实的图景总让人失望:职业不仅有分工的不同,而且有贵贱的差别。请问:保姆和教授两种职业在人们眼中能相提并论吗?因此,试图用“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这句话劝说大学生及其家长转变就业观念严重缺乏说服力。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那我们应该先弄清楚,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着人们的就业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

首先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学历的毕业生从事知识含量低的活,令人难以接受。大学生是掌握知识及可能创造新知识的人,而洗脚工是短期可培训上岗的技术工人。两者在培养模式、成本及期望值等诸方面差异明显。当一个中学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考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国家对他的未来抱有怎样的希望?学生本人、父母、国家将付出多少时间、金钱和心血投资?等他毕业了,这个社会却容纳不了他所掌握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最终不得不到并非为他预设的领域去服务,这真的很难让人轻松地接受。

你说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了,要放下身段就业,我同意,但请注意现实:国家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数量超过了社会的需求,技工的数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的范围内谋职,技工就应该在那个层次的范围内谋生,这是合理的划分,也是把学校办成大学和技校的前提。否则,大学生去做技工的工作、技工来做大学生的工作,都难以做到人尽其才。人才结构失调的情况下,存在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顺理成章。

还有,虽然我们都在讲着职业没有贵贱之分的大道理,但是我们又在事实上为各行各业划出三六九等,有些职业万人仰慕,有些职业受尽歧视。一个普遍的想象是,我们在享受某些服务的同时,却对服务提供者不屑-顾。一个洗脚工能和一个公务员拥有同样的社会声誉吗?-个船娘能和一个演员得到同样的尊重吗?这种语境下,有些职业被热捧、有些职业无人问津是正常的,大学生及其家长向往某些行业、鄙视某些行业也是人之常情使然。存在即合理,不正确的就业观念自有造就它的土壤。就业观念的问题不是求职者自身觉悟低、眼光浅,而是社会风气消极,不能引人向上。

即便是社会有关人员呼吁大学生及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但似乎没有多少效果。其实对于大学生卖猪肉或者去干其他事儿,只要自食其力,都是值得赞赏的。之所以现在包括大学生、家长等在内的很多人,就业观念还是没有多大转变,我以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上大学是一种不公平交易。以前上大学,大学生和家长也需为之付出高昂成本。但那时大学生少,教学质量有保障,学生确实能学而有术,学有所成,而且就业较易,考上大学往往意味着后顾无忧。

而现今,由于高校年年扩招,大学教育质量日益下降,学费高昂,很多学生确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于是有大学校长呼吁改进大学学风,有家长因为交不起子女的学费而自杀,有毕业生抱怨步入社会后才知道什么也不会。不得不说,现在上大学的确不是一种公平交易。这是人之常情,难怪很多人难以转变就业观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的确早已是普通劳动者。但其背后,是因为很多国家把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普及教育,上大学不需多少钱,而作为一种公共福利。虽然有些大学费用并不低,但大多是私立大学,而且这些私立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能学有所成,物有所值。可他们的公立大学却不需高昂费用。

对我国来说,上大学的确是一大笔投资,不仅学费高昂,学生也得付出最佳的四年青春时光。如果毕业后去擦皮鞋、卖猪肉、做搓脚工等,确实是没有体现其价值。从事类似普通行业,也不需一页薄薄的大学毕业纸。

很多专家急切地号召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把自己看做是普通劳动者,但往往是有气无力、收效甚微,就业观念还是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传统就业观念生成的环境没有变,在短期内不会转变为新观念。仅止于忧心忡忡的呼喊鼓动远远不够,致力于社会痼疾的改造才是治本之策。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210510/91150.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