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浅谈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05 20:14:43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韩冬梅

点击:103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220605/109719.html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互联网独有的传递性、自由性、实时性、交换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以新媒体为标志的新型网络环境越来越成为当代网民进行自我表达与社交的重要利器。当今的大学生学习、娱乐、社交等生活基本行为也都与网络密切相关,因此我即将谈论的话题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探索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现状,分析大学生部分不良网络行为习惯进而导致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来引导大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培育健全的人格。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现状分析

第一,大学生使用的网络功能便捷化,网络学习、网络娱乐与网络消费行为常态化。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载体: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他们可移动的随身物品,从空间上改变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信息源与受众者之间的空间障碍被无限缩小,时空对于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在无限减弱。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流量、无线WIFI等新媒体应用方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方位覆盖了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进而推进他们的网络学习、娱乐以及消费等行为生活化、常态化。

网络学习大大提升学生们获取学习资料的便捷性,并打破各大高校壁垒,让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网络课程进行系统学习来针对研究生升学考试或资格证考试等等。以看视频和玩游戏为主的网络娱乐一定程度上也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放松身心。大学生也时常通过网络购买书籍、零食、日用品等等。

第二,无疑,大学生网络使用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仍是一把双刃剑,过分依赖网络也将把他们反噬。

譬如,部分大学生只执着追求网络学习而忽略线下课程的教育,会导致缺少一种与老师思想碰撞的能力;结束高中生身份的大学生象征一种自由——选择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思想自由、恋爱自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时间自由,而时间的是否合理支配也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四年生活乃至一生。

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视频与游戏占据了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画地为牢将自身圈在封闭的虚拟世界,对现实的感受能力不断下降,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逐渐减弱,严重的话会产生心理疾病甚至荒废学业,走上不法之路。

第三,大学生自我表达欲望强化与社交频繁化。

虚拟性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人们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都可以被隐藏,仅通过虚拟空间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虚拟的互联网舞台上,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眼也将变得格外有话语权,人们不需要考虑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尽情地展现自我。这恰恰迎合了当代年轻人思维活跃、个性突出且表现欲较强的特点。随着网络信息的开放化和及时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以及与他人社交的主要方式,大学生会更愿意通过新媒体来进行自我展示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使得网络自我表达与社交频繁化。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也给大学生网上社交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媒介判断能力较弱,对信息源虚实把握不准,容易受骗上当甚至被他人利用。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被诈骗案不可其数。存在不法集团以大学生为对象,抓住其社会经验少,一定的好奇心与关爱心来进行诈骗。比如近年来大学生误入“杀猪盘”骗局的新闻,诈骗集团瞄准在校的单身男女,通过网络交友平台,巧用话术俘获芳心进而开始设圈套,套出钱财甚至人身安全。

二、大学生不良网络使用行为导致网络成瘾症的后果

第一、首先最直接的是身体机能下降。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更有甚者出现熬夜玩游戏猝死,严重危害到自身性命,但他们还沉迷其中浑然不知。

第二,信息过量综合症即信息接收超量,会使信息接收者出现头昏脑胀、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等症状。我认为,大学生生活是介于刚结束压抑拘束的高中生生活与进入艰难险恶的社会前的一段自由时期,大学生也恰是对网络上的各种资讯消息充满丰富的好奇心并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了解,虽然与打游戏看视频行为相较之下被冠以关注时事热点的名义,但其实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并不需要承载那么多信息,正因如此频繁又大量的浏览无形中给了我们头脑负担,心理焦虑等等。

第三,价值观模糊和责任感缺失。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良萎不齐,存在部分营销号滥用公众同情心来博得关注,其中就有利用大学生的关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来发布虚假信息,引导错误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而这最后会抹灭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

第四,情感冷漠和社交恐惧。大学生长期在虚拟性、隐匿性的网络空间中生活交往,一心只认为只有网络和网友是交心朋友、唯一救赎,这很容易导致他们行为孤立、情感冷漠、性格孤僻、以致对现实世界缺乏信任,走向自我封闭,甚至严重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社交恐惧症。

三、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第一,回归现实世界法。我认为,部分大学生过于沉迷网络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参与过少,根据采访已毕业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可知正在工作的人们常因为没时间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而部分大学生的时间自由却出现选择偏差,选择过分沉迷网络进而成瘾。所以,这部分的大学生想要改变现状,不妨尝试放下手机,走出虚拟世界,探索现实世界,比如:多约朋友出门喝喝奶茶聊聊天或爬爬山逛公园等等户外运动,找到某一个兴趣爱好,参加对应的培训班等等。总而言之,将参与现实生活的时间拉长而减少网络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回自己。

第二,他人监督法。存在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是自制力偏差,注意力较容易受到网络影响而分散,无法长时间专注用心做一件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方法最好是循序渐进,自我监督无法做到,则需要他人监督来实现。与小伙伴达成协议,上课时可与同桌交换手机,分别替对方保管,到下课再归还,达成双方均认真上课的良好效果。另外,还可与小伙伴设定学习计划,完成每日任务后可以适当奖励自己,完不成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调整,选择拉长时间线式的戒除方法就是以三天、五天为节点、逐渐减少上网的时间,养成一个能坚持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第三,自我意识上的觉醒。存在部分大学生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些“摆烂”心理,他们或许知道沉迷网络会带来无法承担的后果,但当下的快感更让他们忽略了未来的方向。所以这需要从自身上的意识去改变,我认为有这几个办法,比如自我惊吓——利用手机设置出手机屏幕使用时长,详细量化自身网络使用的时间,让自己感受一天花了多少时间在网络上。自我警醒——在手机内外屏幕上更换自己喜欢带来警醒少玩手机的话语壁纸,微信聊天背景也不要放过,软件命名,社交平台昵称也可以改成相类似的。在每一次使用手机上,难免总会看到这些提示,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的使用。自我疗伤——关于网络成瘾的戒除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情,在这过程中,不必对自身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不论是玩游戏和看视频,玩了就过去了,切勿在事后反复责备自己“为什么玩这么久”“为什么我不能忍住”等等话语,与其停留在负面情绪,不如重新翻篇,立志在明天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更好。

第四,心理辅导法。比起较宏观的国家做法,我更推荐在各大高校内普及网络成瘾的心理辅导,重视起大学生网络成瘾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高校所设的心理辅导师不只是国家政策下的摆设,更加不是透露学生个人隐私的加害者,他们应该是学生心理的救赎天使,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心理疏导。

总而言之,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不正当将诱发网络成瘾症以及更多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疾病,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并联合学校、社会的有效帮助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三观,过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220605/109719.html

岭南师范学院韩冬梅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