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河北工程大学机械与装备工程学院暑期实践:重游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时间:2021-08-30 12:50:27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机械与装备工程学院 作者:文/倪冬虎 姚玉博 李中艺 • 图/倪冬虎

点击:925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10830/103907.html

《重游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弥足珍贵的经验,本小组成员开始踏上寻找红色历史、宣扬红色基因之路,通过实地考察、重走红色足迹、搜集各种红色革命故事,来感召更多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党史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民族英雄们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更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与最先进文化。这些英雄事迹可以通过合理的解读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思想认同感和模范引导作用,是极具教育意义的。这些事迹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分析。物质层面是指由具体实物所组成的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碑以及英雄墓地和烈士陵园等;精神方面是指历代以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如马革裹尸精神、精忠报国精神、两袖清风精神和刚正不阿精神等,并包含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共同奋进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最新的新冠抗疫精神等。这些红色基因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更是华夏子孙凝聚团结的“定海神针”,也代表着我国最新的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是华夏子孙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纽带。当代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其凝聚力和家国意识,更有助于匡正社会风气并保持民族精神文化的领先性,最终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可靠、政治坚定的生力军。

IMG_20210206_114243.jpg

图1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IMG_20210206_113911.jpg

图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题小组成员踏上寻访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之路,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重走红色足迹,搜集红色革命故事,引导更多人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事迹,进而在全社会形成感悟民族气节、品味民族精神的文化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时代内涵的新中国精神,在充分挖掘英雄事迹的基础上,将民族英雄事迹与新时期国家的伟大梦想有机融合,感召更多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研究思路图

结构图.png

结构图

访谈法: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红色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如何传承红色精神。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文献得到较为全面的数据资料,进行更为合理的分析。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进行更为透彻的数据信息分析。

概括归纳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及统计结果进行概括分析与总结。

比较法:通过实地探查不同人群对传承红色精神的看法,看到不同人群对传承红色精神的差异与共同之处,进而揭示当代红色精神本质。

观察法:实地走访红色古迹,真正切实的感受到、接触到红色精神。

(三)调研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中的嘉兴红船诞生,嘉兴南湖红船成为了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历经动荡风雨,日本与1931年发动了著名的9.18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从9.18纪念馆,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转而到雪枫公园等纪念馆,它们处处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不惧强敌、共克困难,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下“危机四伏”。随后不久,中国爆发了解放战争。深入了解淮海战役整个过程和“红色”对当下影响,同时也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了属于人民自己的新中国。我小组深入探索了红色思想和红色精神得以代代相传的原因。

二、踏新旅,忆往昔

(一)探寻红色起源

南湖嘉兴红船;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1921年8月初,中共一大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湖从此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我们都会好奇历史是如何偏偏选择了嘉兴南湖。原来,1921年的7月23日,中共一大原是在上海秘密召开,后由于当时形式的严峻,代表们便以游客的身份到嘉兴南湖边游湖边开会。就这样,历史选择了嘉兴南湖。

图3南湖嘉兴红船

图4 南湖嘉兴红船上的“一大”(油画)

此次南湖之行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均在此地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也是在此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正式成立。至此一个完全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在了中国的大地上!

作为历史见证的红船,不仅寄托着一份信仰、传承着不灭的精神,还绽放着时代耀眼的光芒。党在船上,船在水上,民为江河。正如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南湖红船上既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文化基因也承载了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正如嘉兴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陈水林说: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红船启航,是实现中国梦真正的起点;红船劈波斩浪,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红船精神’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嘉兴南湖不仅诞生了我党,而且还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我们党的先进性之源。2005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党的根脉。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345.jpg

图5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二)漫步艰难之路

“九一八”事变:来到九一八纪念馆的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口雕刻着“警钟长鸣”四字的大钟。阵阵钟声将我们带回到了九十年前9月18日的那个夜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三千万人民的苦难与日本侵华战争自此开始,期间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坚决”执行“不抵抗政策”,而真正能拯救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也才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沈阳一夜之间沦落敌手,四个多月后,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部沦陷。在日军的肆虐之下,930座城市被占领,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000多万人或伤或亡。“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东北不幸沦为了日本殖民地,中国的社会性质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这段惨痛的历史被刻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中华民族也得到了空前的觉悟与团结。进入纪念馆之后可以看到,陈列着的是当时的枪械与物资等物品,这些物品仿佛可以带你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到那个时代抗日战士“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的精神。“九一八”事变是一颗炸弹,不仅揭发了日军的侵华罪行,也点燃了中华人民的抗日热情。

111.png

图6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离开“九一八”事件纪念馆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凝重的氛围如同时光穿梭机将时间调到了1937年12月13日。从这天起,日军闯入南京展开大屠杀,此次事件中南京遇难人数超过三十万。如今的南京矗立着21块南京大屠杀纪念碑,警示人们铭记那段历史。

纪念馆中的气氛格外沉重,但是同年也发生了另一件令人激动的事,那就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结局是以国民党的背叛收场,但此刻大敌当前共产党深知唯有团结一心才能击退侵略者,于是在西安事变之后两党终于迎来了合作。想要击败日军并不容易,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直至1940年才迎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胜——百团大战。在准备充分后,八路军出动了百余个团约40万兵力对日进行了大小1824次战斗,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123.png

图7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4.jpg

图8 百团大战纪念栏

彭雪枫将军:敌人侵略之时,我军抗战之号响彻云霄。为了纪念彭雪枫将军而建成的雪枫公园里每天都会定时响起冲锋号声。

125.jpg

图9彭雪枫将军纪念像(前)

革命烈士纪念塔(后)

126.jpg

图10 彭雪枫将军纪念像

在公园中心,彭雪枫将军纪念塔巍然屹立在天地间,砖缝间流淌着经历过无数场风雨后留下的暗色青泥,而镌刻其上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八个金色大字却依旧熠熠生辉。彭雪枫将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给我们不屈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英雄精神,虽历尽岁月跃迁,但仍就长久不息。立于这座纪念塔旁边的便是彭雪枫将军的石雕像,它刻画的彭雪枫将军是微笑着挺胸迎着前方的,他是那么的自信,顺着他的目光,人们似乎望见了八十年前彭雪枫将军组建的四师骑兵团在歼灭伪军和反围剿之时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似乎望见了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几年后必将走向胜利的信心,似乎望见了他相信再过几十年后的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的仍是源自共产主义的新鲜血液、骨子中刻下的仍是不屈无畏的红色基因。

投身革命二十载,“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是毛泽东、朱德对彭雪枫的肯定。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峥嵘岁月里,彭雪枫将军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创建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等。领略彭雪枫将军的飒爽英姿,漫步庄重的雪枫公园,再次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马背上的彭雪枫将军像,这让我们想起彭雪枫师长亲手创办的“三件宝”——拂晓剧团、骑兵团和《拂晓报》。彭雪枫将军作为一位优秀的新四军高级将领,真可谓文武双全。而这座“马背上指挥”之像所代表的四师骑兵团,赫赫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当推“三宝”之首。

在新中国日益强盛的路上,许多像彭雪枫将军一样的共产党员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流血流汗,他们身上共有的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红色精神应当由我们新一代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和发扬!

(三)解放胜利曙光

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始,到1945年10月10日止,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1946年6月底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军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37.png

图11 重庆谈判

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最先打响的战役,这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自此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淮海战役,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它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数量最多、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形式最为复杂的战役,它的胜利,为日后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使得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这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漫步于纪念区林间的小径,仰望着徐州纪念塔身遒劲有力的题字,注视着淮海战役五位领导者的伟大雕像,不禁再一次回忆起了那场最伟大的战役——淮海战役。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终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六十万战胜八十万,壮哉!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人们可以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纪念塔巍然耸立,其上镶嵌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右侧是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的冲锋形象,左侧是百姓奋勇支前的壮丽场景。这不仅是一座简单的纪念塔,它还记录着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碾庄战役中围困敌人时的果断,在双堆集战役中生俘黄维的果敢,在陈官庄战役中歼灭杜聿明的勇猛,它更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138.jpg

图12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127.jpg

图13 华东野战军

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一进门,一组高大的群雕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几个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目光炯炯、形象逼真、似要冲向战场,英勇而威武。雕像的旁边还刻有一些浮雕,似乎要把时间拨回到那个充满战火硝烟的年代,它们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解放军追歼黄百韬第七兵团的历史、讲述着他们必胜的决心。另一幅画上,一个小姑娘正向一位战士献花,好似祝愿着他凯旋归来,这幅画完美地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不禁让人们想起中国共产党在追歼黄维兵团时发生的南坪阻击战,正是依靠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如支前担架队、粮食队等等,阻击战乃至整场战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28.jpg

图14 淮海战役群雕

离开纪念馆后,曾经的武器装备罗列在广场上,那一门门大炮、一辆辆战车,生动地向人们述说着战役的残酷。在拉锯式争夺战中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大王庄之战尤为惨烈。在一天一夜时间里,这个只有四十多户的小村庄里,国共双方至少有7个主力团在这里血流成河。但每每在这关键的时候,我军总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援助,民工支前盛况空前。此役支前民工达543万余人,平均每位战士有9名民工支援,极大的鼓舞了我军士气。这样就给徐州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由于人民的支持、战士的英勇、战术的高明,最终我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使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斯大林也倍感震惊,当天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奇迹”两个字。

虽然战火硝烟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明白今天的幸福是先烈们一枪一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下的我们应更加懂得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幸福的生活,正所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肩负着时代重任,更应当为国去努力奋斗,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红色影响——以淮海战役为例

(一)红色纲领力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解放军牺牲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其过程中形成的“淮海战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个生动的红色经典故事,传递出丰富的精神内涵,让从未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们了解了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用流血牺牲铸造的不畏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担当、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及军民团结的“淮海战役精神”。

淮海战役爆发之前,国共两党都非常清楚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负责整个战役的统筹安排,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参战部队。前委即前敌委员会,又称前线委员会,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临时性派出机关。前敌委员会建立的目的是在组织领导某个地区的武装斗争或重大战役时,集中统一领导所属地区或战区的党政军民工作。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战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图15 淮海战役五伟人雕像

130.jpg

图16 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碑

淮海战役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在战争进行时将士所需要的粮食、弹药等物品的需求量是十分惊人的。为了满足前线战场的需要,解放区的人民组成了一支两百多万人的大队伍,将各种物资及时送到一线的士兵们手中,他们名字叫“支前大军”。由于前线消耗巨大,支前大军为了增加运输量,每个人、每辆车几乎都是超载负重前行。在战役期间,伤员从前线退下转运至后方,靠的也是支前大军不分昼夜的运送。正所谓军民一家亲,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支前大军”确保后勤供应,淮海战役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131.jpg

图17 淮海战役支前运动纪念碑

133.jpg

图18 淮海战役前委指挥图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此次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淮海战役中,3万余名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英勇战斗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1965年,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徐州凤凰山麓建成。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涌而来,集聚淮海塔下,祭奠英雄前辈。他们名字被刻进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廊内的英名墙上,这些闪亮的名字永远值得人们铭记和学习,他们用火一样的青春诠释了什么是最美的芳华。

虽然铸造红色精神的艰苦岁月已经过去,但红色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我们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弘扬“红色精神”。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疫”,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也体现了党中央和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力以及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困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举全国之力、集优势兵力应对疫情的蔓延,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疫情“防火墙”。广大党员、志愿者敢于担当、团结一致、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战胜“不可一世”的新冠病毒!

134.jpg

图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红色发展力

淮海战役过程中形成的淮海战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新形势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靠的是万千军民对党的绝对忠诚。绝对忠诚与新时期两个“必须”的原则是相互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中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服从党中央领导。”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基本要求。同时党员干部也要做到两个“必须”。我们要始终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团结一心,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淮海战役精神所蕴含的一切为了群众、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的军民团结优良传统在当今时代仍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能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告诫全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挑战”。在这“四大挑战”中,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脱离群众,是我们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化险为夷,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一个用时间、经验和教训换来的真理性认识。

111.jpg

图20 革命发展图

112.jpg

图21 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当年的人民群众硬是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的胜利”,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淮海精神一直流传至今。21世纪初期,中国各种矛盾凸显,面对困难和挑战,唯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有出路。而每一次改革都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气概,这就需要全体人民拥护党的改革政策和创新举措,发扬艰苦奋斗、舍小我为大家的精神,献身于国家改革的大局。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因此我们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迎难而上,击败挫折。

正确把握大局、坚决服从大局、自觉服务大局,是淮海战役留给后人的又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又深深影响当下的“四个意识”,这“四个意识”的要求和淮海战役中展现出的顾全大局精神在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好淮海战役中的顾全大局精神,让14亿中国人紧密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貌”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红色教育力

红色文化起源于中国特殊的革命时期,既反映了在特殊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及价值取向,又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思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深刻记忆,同时也是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

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好”。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因子高度凝聚和升华的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红色基因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观念意识形态,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传承并进一步发展,不断在时代背景下积淀、孕育。它凝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与信念,也承载了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

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就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正所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传承好红色基因,就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魂”,敢于正视挑战、接受挑战,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历史证明,党要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永远不过时。在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正是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双堆集歼灭战,更加体现出了红色精神的魄力。1995年12月,双堆集烈士陵园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6月,双堆集战场旧址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第二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13.jpg

图22 双堆集烈士公园纪念塔以及黑色瓷砖上的时间表,向人们展示了双堆集歼灭战的经过。

114.jpg

图23淮海战役双堆集纪念馆

双堆集歼灭战为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从1948年11月18日阻击战起至12月15日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第十二兵团止,历时28天,经过阻击、包围、围歼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12万人,对整个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15.jpg

图24 淮海战役支前区域图

淮海战役蕴含着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支前精神。提到淮海战役,大家一定会想起陈毅将军说过的一句话:华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把他推倒的。这句话在许多场合都被引用,更加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淮海战役中一幅幅人民群众支前的雄伟画卷震撼人心。据统计,为支援淮海战役,支前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这更加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拥有着无穷无尽不可估量的力量。而淮海战役中“小推车”精神对于如今党的干部用心服务百姓,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当今的中国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中国,许多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曾经的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历经岁月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116.jpg

图25 百姓支前雕像

117.jpg

图26 支前小推车

红色文化及红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使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了知识学习、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我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红与绿的相识

红领绿以不屈,绿护红以壮大

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在思想建设中有着独特作用。它能够更好的培养我们的战斗精神,是新时代加快转变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现实意义。我校经常组织了解红色事迹、学习红色精神等活动,这更加有助于现代化的强军,使我们自信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红色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的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也是红色引领人民军队历史的见证。

从1927年秋收起义后的三条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筹款要归公

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到1928年的六项注意:

捆禾草 上门板

买卖公平

言语和气

不拉夫

请来夫子要给钱

不打人骂人

再后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内容不断完善,到解放战争时颁发全军执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到今天“军委十项规定”。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代名词。

有了建立在高度政治觉悟基础之上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将士们哪怕再冷再饿,也绝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哪怕直面死神般的强敌,也巍然不动,直至付出生命;哪怕身陷绝境,也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这是历史定律;“我军要强起来,作风必须过硬,否则就容易垮掉”,这是一针见血、掷地有声的深刻警示。

94年来,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守护祖国大地,背负民族希望,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人民军队从曾经单一的步兵到当下的数字化合成营、从单一兵种成长为诸兵种联合、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逐步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成为祖国坚强的“后盾”。习近

平主席曾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强军目标是一项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党缔造,成长壮大党培养。”

保持优良作风,是新时代强军兴军的生命工程。在强军新征程上,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用钢铁般的纪律凝聚钢铁般的意志、锤炼钢铁般的作风、锻造钢铁般的队伍,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步调一致向前进。

在强军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全面加快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全方位形成人民军队强军制胜的战略优势,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什么样的对手,人民军队都能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坚定不移的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及国家利益发展利益!

118.jpg

图27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19.jpg

图28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部队

红与蓝的缘分

红领蓝以自强,蓝佑红以长流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当代警校生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与指导下,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学习,维护好社会的安全,当好人民的卫士。

如果说红色文化是赤热的红,代表英雄们的鲜血与赤诚;那么当代警校生就是澄澈的蓝,代表警校生的无限可能与守护。红领蓝以自强,蓝佑红以长流。

红色文化如雨,润物细无声,浸润警校生之魂!

中国共产党从一只小船到巍巍巨轮,从贫无寸土到万里江山;从革命先烈的毁家纾难裂身银河、失身沙场,到如今青少年报效祖国守卫国家,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润物无声。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到我是中国人的自豪之情,爱国之情早已刻在我们基因当中,成为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红色文化是太阳,凝聚警校生理想之魂,高扬警校生信仰之帆!

习主席教导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作为红色基因的传人,我们要牢记习主席的淳淳教诲,从中国共产党的谱系汲取奋进力量,时刻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担当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警校生应有的贡献!

红色文化是史册,留下了英雄豪杰和鲜血,传历史之重任!

世人所见的鲜花与掌声,都是一点一滴的血泪浇灌出来的。每一张自信的笑脸后,都藏着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而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的背后是由一段段血与泪的历史拼接而成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情,又是如何铭记的。个人是如此,国家亦是如此。红色文化的背后就是国家历史的传承,警校生又该怎样铭记。简单而又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想必是无数中国人的铭记。

最终,蓝洒了青春,晕染了整个年画,点亮了红的光芒。

120.png

图2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忠诚塔

121.png

图30 河北工程大学军训照

红与青的感情

红引青以奋进,青展红以辉煌

关于红色文化的记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从《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开始的。那时候还是懵懂的年龄,只是被英雄又搞笑的嘎子所吸引。后来开始了解红色文化是在书籍上面,对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白我们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易。从鸦片战争到全面抗日,中华铁血儿女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所以要说红色文化对我的影响,那应该是—居安思危,以史明鉴。所以在我们处于青年时期,应当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为祖国国防等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以总的来说,红色文化对我的影响就是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历史永远成为历史,未来明媚可期。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考察时对该校大学生说:“我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健康、聪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充满正能量,我就高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总书记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考察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叮嘱同学们:“学生要好好干,好好学,好好干就是好好学!”“要注意身体,多喝奶茶,多锻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以史为鉴、了解红色、宣传红色,不但能够提升自我,还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关于党史学习的竞赛、班会,在广大学生中颇受欢迎。

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就是红色文化与竞赛结合的最佳体现,

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旅游创意策划类赛事,也是唯一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红色旅游专业赛事,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十一年来,大赛带领大学生先后走进陕西铜川、河南兰考、贵州遵义、四川南充、福建长汀、安徽金寨、福建南平等一批革命老区,让青年人近距离感受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运用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已成为行走于祖国大地上的一堂生动“思政大课”。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提高诸如建模与渲染等技术的水平、展现青春激情,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专业素养。学生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以智慧创意,表达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展示红色文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让红色传播得更为响亮、广阔。

一个个青年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就是新时代中国的模样,更是未来中国奋进昂扬、笑傲世界的崭新面貌。那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人民之幸福的红色信念一如当初。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始终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牢记红色初心。

在党史的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淀下的红色资源,是弥足珍贵的红色家底,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文化载体。红色资源蕴含百年党史,既普遍又厚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把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能够有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趣味性,能够更好的让同学们以史为鉴,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把红色作为坚定信念、把红色作为学习的基础,用红色精神滋养初心、锻造灵魂、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把红色贯穿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不但可以构建以红色文化、红色思想为核心要素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还可以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在看、听、思、悟、行中感受红色的魅力。

将红色融入到思政中,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引领力、穿透力。让同学们在红色中加强品德修养、筑牢信仰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和新媒体传播形式,让更多红色 “活”起来,能够让所有同学零距离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学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等,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趣增味”让大学生在零距离触摸红色中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红色文化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兴趣站”和“推进器”,能够引领大学生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发挥其熏陶、感染的作用。以党建品牌化创建为引领,结合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党建带团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引领学生、凝聚学生在“红色情境”中感受党史的磅礴力量,挖掘出红色文化禀赋,推出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深入了解到、切实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更能够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四、结束语

通过这次“红色筑梦”专项活动,我们增长了知识、在调查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与“筑梦”这四字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了他们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到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我们一定要将“红色”融入血脉,用“梦想”激发力量,树立理想和信念,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重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完成了调研报告。这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我们的交流与社会实践能力。红与绿的相识、红与蓝的缘分、红与青的感情恰是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与“筑梦”的真实理解与踏实的作风。我们要以“红色”为主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红色精神,鼓励当代大学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时政、关心时政,挥洒汗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筑梦’为主旨,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传播“红色”、播撒“梦想”,让“红色筑梦”更加深入人心。

调研手记

在这次“红色筑梦”专项活动中,我们小组参观了许多红色圣地,进行了摄影等活动,聆听了革命先辈们讲述的红色故事、阅读了相关书籍、观看的相关纪录片及电视剧,更加明白了守护红色中什么是守护、传承红色中什么是传承、筑梦红色中什么是筑梦。守护是一代代人锲而不舍、精心呵护;传承是带着使命感,深入理解、传递、传播,做“红色”的继承者,筑梦是祖国的新一代在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这“中国梦”而砥砺前行。我们应该在即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道路上,发扬红色精神,以一往无前、傲视困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建设好属于我们自己的祖国。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10830/103907.html

河北工程大学机械与装备工程学院(倪冬虎、姚玉博、李中艺)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