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探寻石油发源地,发扬红色石油魂 “三下乡”活动之参观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时间:2022-06-30 12:40:56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文/陈佳雨 • 图/杨丽 李虹雨

点击:31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20630/110221.html

团队成员参观“3.27车间”遗址纪念碑合影

为探寻石油发展起源,追寻伟人足迹,发扬石油精神,走好新时代青年人的长征路,作为西南石油大学的学子,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油大学精神,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乡村振兴之候鸟逐梦队”来到了四川省隆昌市圣灯镇,沿着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伟人的足迹,研学参观圣灯镇“3.27车间”红色工业文化传承区。

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团队以学习调研乡村振兴脚步为主题展开,对四川省隆昌市“历史、文化、生态、农业”多方面多元化乡村振兴进行实践学习,以大学生的视角学习如何完成优质的乡村振兴工作,作为石油学子和法学生的我们参观了“隆昌气矿纪念馆”及“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学习红色文化与传承发扬石油精神。

乘车经历蜿蜒的山路,团队8人来到圣灯山上“3.27”车间。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回顾了圣灯作为石油学子朝圣地的一幕幕历史事迹。民间传说夜晚在这座山上有闪烁的“鬼火”,因此此地被当地人们称作“圣灯山”,而到上世纪30年代末,经过地质学家的勘探研究发现圣灯山下富含天然气,圣灯之谜才就此揭开神秘面纱。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我们的炭黑工业生产落后西方一大截,正是在圣灯山这一得天独厚的地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天然气工业气矿——隆昌气矿。隆昌气矿炭黑厂炭黑产量曾是全国炭黑工业总产量的1/4,为祖国生产业、制造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958年3月27日,毛泽东主席冒着绵绵春雨视察炭黑车间,在21号火房前,毛主席撩起大衣蹲在风口观察,这一场景被当时的新华社记者侯波用镜头永久定格,留下了伟人生平对外公开的唯一蹲姿照。而隆昌气矿也光荣地成为毛主席生平唯一视察过的石油单位。在此之后,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到此视察,给川渝石油人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因纪念毛主席此次视察,隆昌碳黑厂槽黑车间自此更名“3.27车间”,毛主席视察过的1号和21号车间也被称作“最光荣的火房”。

通过讲解员姐姐的讲述和观看“3.27车间”宣传影片,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炭黑车间的工人们的艰辛,他们每天从车间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浑身上下都是被煤炭熏黑的。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工人的妻子为其丈夫送午饭,结果送错了餐,因为工人们浑身都是黑色的,以至于妻子都分不清楚长相了,可见车间里的工作多么艰辛辛苦。

1958年毛主席视察车间时,车间都还没有“风口”能进出的只有一个小门,就是毛主席蹲下查看的位置,当时工人们都是两两为一组,一个在门口一个进入车间,然后交替轮流进入,在门口的工人的工作就是为进去的同事计时,因为车间里剧烈燃烧的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人在里面带上几分就可能会严重缺氧以至丧命,但是炭黑的制作又需要人不断观察,所以,每一次只能进去一分钟。那时候的工人们身上不仅负担的时我国炭黑工业的重担,每一次工作,都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生命的燃烧。

如今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迅速,天然气、页岩气等新型能源的开采也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在“四川石油会战史馆”我们看到了百年来中国石油的一步步发展壮大,更看到了百年来中国、川渝地区千千万万石油人在石油行业的“浴血奋战”,一代代石油人秉承着“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传承着“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禀赋。我们作为西南石油大学的学子,秉承着我们石油大学的精神“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通过此次红色乡村振兴之旅,不仅感悟到乡村振兴要历史文化振兴,更要民族精神振兴,青年发展振兴,用自己的学识回馈祖国,回报社会,为祖国发展加油,民族复兴正气!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20630/110221.html

西南石油大学(陈佳雨、杨丽、李虹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