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2021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暑期三下乡: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时间:2021-08-01 22:00:14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作者:潘玉婷

点击:27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fuwu/20210801/98871.html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新时代青年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奋斗,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周国伟

微信图片_20210801214730.jpg

在经过短短数天之后,我们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一些同学,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和独立自主能力,沟通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我们下乡地点是万载县军屯镇黄茅村,是名副其实的大山里面的较为贫穷的村镇。通过和当地村民、留守儿童以及驻村干部的交谈,我了解到他们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刻认识到村庄容貌在当地村民和驻村干部、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更加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社会矛盾的深刻含义。

所以,我认为这次三下乡活动收获还是蛮多的,希望以后还有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也会积极主动参加的。

——黄一

微信图片_20210801214751.jpg

时间过得真快,这么快就要和军屯村说再见了。虽然有些累,回想起与实践团成员们一起晨跑、一起做饭、一起讨论问题、顶着太阳一起去调研的时光,心里都会感到十分开心。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主要负责微信推送这方面。首先,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将这一项重任交给我负责。在这段期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审稿和排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也尝试着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与村民们聊聊天,慢慢地敞开心扉,变得更加外向开朗,更加自信大方。

在此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中,我对当前乡村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乡村振兴不只是口头上,而是需要通过行动去让乡村更加美好,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梦想,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骏

怀着激动和憧憬的心情我们一行人前往宜春市黄茅镇军屯村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在短短的一个礼拜内,我们团队进行了乡村实地调研,关爱留守儿童,社区志愿服务,参观将军陵墓等一系列的活动。令我感触颇深的事情是在村民家中进行调研。有一户人家五口人,大女儿和小女儿均患病,只有父亲赚钱养家。他们说去年年收入只有2万元,依靠着政府的低保才能勉强度日。还有一户人家因为国家扶贫帮助建好了房屋,养了几头猪来赚钱维持生活。军屯村因为位于海拔近200米高的山上,居民房屋分散,不适宜养殖来摆脱贫困。我们学校与当地村委会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产业,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销售实现盈利。经过这次的调研我深深感悟到了国家付出的巨大努力,完成了这项历史性的任务。在每个贫困村都驻扎了政府人员,与当地民众共同出谋划策实现脱贫。生在种花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谨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诺言。

——王诗境

通过这一次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军屯村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我充分意识到了还有很多民众,其实生活条件并没有那么的如意。尽管已经实现了脱贫,但是我们也要继续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同时我也明白了,要想真正的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就应该亲身走入到底层去,而不能空想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当代大学生就应该将我们自身投入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当中,充分运用好我们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小康生活。

我们应该充分贯彻学习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在时代责任面前不退缩,不害怕。向着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行。

同时我也很高兴看到那么多孩子和家长都能够在我们的政策帮助下实现了生活条件改善,同时也能够对未来怀抱着积极的态度奋发前行。

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同样会属于中国的青年。

——王骏豪

微信图片_20210801214801.jpg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fuwu/20210801/98871.html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