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广东学子游览爱国主义基地,普及一带一路知识有感

时间:2020-08-10 12:19:59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杜昕格

点击:41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00810/83705.html

副队长杜昕格在实践地留影纪念

2020年7月28日,我来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普及“一带一路”相关知识。大沽口炮台曾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拼命抵御外敌,炮火连天的战场。在中国近代史中,南有虎门,北有大沽,是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大沽口炮台不仅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海门古塞”之称被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还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展馆里排列着当初战争留下的武器,似乎枪管还是温热的,展馆里的雕塑向我们展示当年战争中一幕幕士兵英勇奋战的身影。他们面前的是入侵的敌人,背后是祖国与同胞。小小的博物馆外有一条小路可以走到当年扛过侵华战争的炮台。当时的战斗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敌人有长枪铁炮,而我们却是难以控制方向、安装弹药极其不便的大炮。看着仅剩下一座的炮台,几座大炮也只剩残骸,像是年过古稀的退伍军人,在太阳炽热的阳光下在慢慢燃烧自己的生命。我鼻头一酸,尽管炮口的对面没有了敌人,这些老军人依旧在这里注视远方,为自己的故乡站岗。游览博物馆的时候总是让人忍不住去想当年那个手无寸铁、任人宰割的中国,那些为了祖国浴血奋战牺牲自己的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爱国情绪便直接涌上我的心头。

在采访中我发现大多数来这里的游客都是老人、军人或是中年人,少部分来的年轻人和青少年都是为了迁就父母,一直低头看手机玩游戏。也发现有的人只是听说过了“一带一路”的名号,却仍不知道这个开展7年的战略讲的到底是什么。有的人根本连“一带一路”都没有听说过。有的人愿意了解“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也表示自己以后会多多关注国家的政策,有的人粗略看了海报两眼,转身扔进了垃圾桶,还甚者出言嘲讽。其中不了解、不想知道的人群大多数是年轻人,就算是接触信息迟钝的老人也能对“一带一路”政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了解认知。其实年轻人这一群体是更应该去了解中国那些经历过的苦难和一步步走来的艰辛,这不是课堂上老师让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也不是课本上简单冰冷的文字和数字,是历史上我们的祖国真正经历过的。如果不去了解这些苦难与不易,便不会好好珍惜如今的盛世太平。

谁都是自私的,都有自己的私欲。我们为什么要教育?为什么要讲大道理?为什么要宣传正能量?因为这些东西是在当今社会所稀缺的。我们要让人成为人,而不是被欲望支配的生物。爱国是一种简单的、朴素的情绪,它是一种本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依然屹立东方最强大的精神依靠。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不是那简单淳朴的爱国情绪,为什么会有人为了家国甘愿牺牲?如今我们所谓的压力山大,所谓的痛苦红尘,在百年前处于混乱动荡局势的人来说,是多么渴望的一份安稳。现在很多人把对于本民族的热爱与对世界的热爱对立起来,把对国家的感情和对现实的生活对立起来。离开一个所谓狂热的圈子到一个冷漠的圈子,生活的烦恼并没有减少,无非觉得自己比他人更高级了。社会中不缺理性分析,平常生活中豪情万丈,一旦有人触及了自身利益便选择趋利避害,这没什么不对的,只要不在大是大非面前犯错就好了。可是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的现代世界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我不知道,未来到底如何,谁也无法预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只能做好我份内的事情,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做好我的人文宣传工作。人文党不过是凝聚社会共识,降低社会沟通成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国效力罢了。

我们不是不需要尊重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抱怨和不满,有抱怨有不满都是正常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但不应该被刻意挑起对立和制造矛盾。如今的中国,大家越来越追求个性,追求自己的不一样。这是好事,天生万物,越不一样越是有利于创新的驱动。但个性与共性并不冲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共生的,共性不会磨灭个性,个性也不会冲淡共性。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嘈杂喧闹的新时代。也许会被很多言论带节奏,也许会陷入莫须有的焦虑,也许也会陷入自我清醒的错觉。但一定不能忘但是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赤诚。爱国很简单,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只需要我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时不时关注一下国家发布的新政策新战略就已经够了。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00810/83705.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