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在学习中传承非遗

时间:2021-07-22 19:43:04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 作者:文/夏斯杨 • 图/梁津英 曾诗雨

点击:685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10722/96187.html

图为刘珊老师在给实践队员们介绍红安鞋垫的知识。

7月5日一大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再次来到了红安绣活传承人刘寿仙老师家中的红安绣活传习所里,完成绣活作品,并在刘寿仙老师的女儿刘珊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了更多关于红安鞋垫的知识。

今天主要是自己完成作品,老师会时不时地在旁边给我们提意见或看法。遇到不会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做绣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们只是做了短短两三天而已,就觉得眼花肩膀痛,想想古时候的绣娘们,常常一做就是十天半个月,有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在做绣活,这其中的辛苦大概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做绣活同时也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和毅力的事情,碰到比较难绣的地方,也许一个早上甚至一整天就只能完成一点点,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做绣活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手上穿针引线的动作一刻不停,但大脑可以完全放空,可以随心所欲地想任何自己想思考的问题,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放松。内心能够完完全全地平静下来,达到心如止水的状态。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偶尔慢下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期间镇长来探望了我们,小镇的镇长是个很年轻的女性,她说我们是第一支自费来这里学习的大学生队伍,之前也有别的学校的队伍来过,但他们都是学校赞助的。我们有这样能吃苦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慢下来做一件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听了这番话,我们瞬间骄傲满满,顿时觉得既是条件再艰苦也能忍受,干劲十足。

大家的作品很快进入到了收尾阶段,本来以为拆了绷以后就基本可以算完工了,没想到还要缝边,穿绳等等。之前我们见过的刺绣作品缝边都是用缝纫机完成的,没想到红安绣活的作品是全手工制作的,这大概也是它的特别之处吧。缝边这一步也很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草草了事,十分最后绣出来作品的美观度,一幅好的绣活作品每一步都要投入百分之两百的耐心。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是如此,对每件事都付出所有的努力,这样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们也不会后悔,至少能够问心无愧。

十点整,刘珊老师准时开始给我们介绍关于红安鞋垫的知识。在寓意方面,有关于婚恋的“鸳鸯戏水”、关于学业的“鱼跃龙门”等等,不同的图案可以表达出作者们多种多样的情感。古时候民风腼腆,绣娘们就把自己对对方的祝福或情感融入到各种各样的图案中,希望对方在收到自己的作品后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在构图方面,不同于苏绣那样讲求极度的写实,红安绣活并不完全强调要跟实物一模一样,而是讲求意境,意境到就够了。这样反而有一种朦胧的美。

在配色方面,红安绣活又跟十字绣不同。十字绣已经逐渐被数字化,每个区域绣什么颜色有严格的规定,而红安绣活并没有刻板的色彩搭配规定。作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心情绣出独一无二的图案。老师说之前还有个绣娘把大熊面绣成了粉色,这可真是一千个绣娘有一千种不同的绣法啊。

下午,我们的作品终于全部完成了。看着自己作品,心里的喜悦无法言喻。最后的成品是一个手机袋,这袋子上的一针一线,都是自己缝出来的,感觉连拿在手上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等拿回家,肯定是舍不得用的,要好好保存起来,留作纪念。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开设过劳动与技术课,老师也要求我们做过刺绣作品,但小时候调皮,坐不住,这幅绣到一半又看上了那副,没一副是完整地绣完的。很开心,这次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虽然中途也有过心烦意乱、想要放弃的时候,但好在都坚持下来了。这一次,我能给自己点个赞。

如今,越来越多像刘珊老师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实践队此行的目的,也是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拾起那些快被我们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点力量微薄的贡献。相信我们一定会不虚此行,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夏斯杨7.12感悟2.png

实践队员们拿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在红安绣活传习所与刘寿仙老师合影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10722/96187.html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夏斯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