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西华师大学子三下乡:将帅碑林书青史,青年学子奋斗忙

时间:2021-07-26 19:29:43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 作者:陈欣雨

点击:42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news/20210726/97348.html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陈欣雨)7月20日上午九点半,来自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1人走进位于巴中市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参观学习。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西华师范大学“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巴中,挖掘和考察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寻访、记录、传播等系列活动。

Cache_39d27540d2977ff..jpg

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碑林立碑4000余块、安放飞机1架、建奉献碑一座,掌握有红四方面军将士名录6550余人,烈士名录7.2万人,收集红军史料1.5亿字,以及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数千余件。

重走红色故地,感受烽火岁月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还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岸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里,实践队员们细细聆听着讲解员的话语,从全国革命形式、“天府之国”的地狱,讲到川陕边的曙光,再到川陕根据地的开创。“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精神,从黑暗到光明的这条漫漫长路里决不能缺少的是他们信念。”一名实践队员说道。

悼念英雄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革命意志和奉献精神值得所有当代青年学子学习。

在园区中,有一座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静默地矗立着。四周的黑色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13.8万名巴中籍红军将士的名字。现在我们看见的是石碑上一个个平凡的姓名,一个个姓名背后则是一条条不平凡的生命。实践队员们满怀敬畏的奉上一束束鲜花,深深的鞠上一躬,献上他们最诚挚的敬意。

图一.jpg

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他们伟大而悲壮。但是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后人想象的深重得多,因为现在的人们看到了他们的胜利,所以能感受到他们奋斗意义的重大,而他们在牺牲之前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的意义,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都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在牺牲之前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红色基因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已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小红军”,戴着红领巾、身挂扩音器—他们就是“红领巾讲解员”。小小的人儿穿着一身小小的军装,但全然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儿童团又称童子团,是由劳苦大众的8岁到12岁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半军事组织,属共青团领导。现在的我们有父母精心的呵护,然而八十多年前川陕苏区一个个稚嫩的儿童们却坚毅地走上了炮火硝烟的战场……”在赤化全川组雕前,“红领巾讲解员”小欣然(化名)为实践队员们讲解着儿童团的英勇故事。

_207811476_1626791766351_1626791766000_wifi_0.jpg

80多年前英雄的儿童团为8岁到12岁的儿童,而小欣然今年也才11岁。历史记住了,中国也记住了。人民记住了,少年也记住了。“看到‘红领巾讲解员’们,我就想告诉大家—中国的少年是靠得住的,强国有我们,人民可以放心。”一名实践队员说道。

重温红色岁月,今朝青年当自强。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news/20210726/97348.html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陈欣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