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 初心之旅,感受“连山堰情”

时间:2021-07-04 18:38:06来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知征客实践团队

作者:文/王杨波 洪思颖 石悦 • 图/叶洋洋 魏洪杰 周珈企

点击:173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riji/20210704/92002.html

行知征客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寻访红色足迹,感受乡贤爱乡“桑梓情”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欣)一百年雄浑至伟,一百年风雨兼程。正值七一之际,浙工商职院校团委行知征客实践团队来到奉化区大堰镇,开展了“寻访红色足迹,喜迎百年华诞”的实践活动。云雾缭绕着大堰山的景色,翠松掩偎着木栏栅山栈。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大家在村落中静下心来,用心、用情感受那段沉重的红色历史。

一、打卡“沉浸式红旅体验”,走新又走心

学史知所从来,方可明其将往。来到大堰镇的首站便是“巴人故居”。伴随着溪流清脆的声响,同学们踏入了这处充满了岁月的房子。巴人先生是嘉靖年间尚书王钫的后裔,其故居系王钫故居大院的右厢房,为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坐南朝北,通面宽三间,是民国早期江南典型的民居建筑。故居里陈列了许多旧有的物品,无论是卧房、桌椅,还是浩繁的卷帙,仿佛都定格在那个年代独有的画面。

CCY03509.jpg

王钫故居大院

进入巴人故居,便如走进时光的任意门,来到那个特定的时空,站在当时的节点观望那时所发生的一切。在这个无产阶级作家身上,我们真实而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年代文人的风骨。

BG6A6728.jpg

巴人故居

巴人,原名王任叔,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艺理论家和作家。阳光灼热,空气里充斥着燥热的小房子,像是随时要炸开。负责清扫、开关故居的巴人侄孙王杏林,习惯了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在如此不耐的天气下却没表现出半分不耐。“你们看,王杏林指着一间房,“这就是巴人用的桌椅。”清净寂寥的房间仿佛瞬间幻化出数十年前,巴人执笔埋头苦作的情形。

王任叔的文学造诣颇高,蒋介石曾亲自写信邀请王任叔任机要科中校代科长,想将其招入麾下。在向组织请示报告后,王任叔前往广州。机要科是重要信息的枢纽,在其中工作的王任叔发觉蒋介石密谋“清党”,立刻将消息告诉尚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传递情报后,他自知此地已不宜久留,经组织同意回到浙江,名义上在宁波第四中学教书,实际担任党的地委宣传科长。

1927年,四一二事变爆发。一个多月后,在上海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的刽子手杨虎、陈群奉蒋介石密令来宁波“清党”。腥风血雨中,王任叔也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他坚不吐供,视死如归,在狱中毅然写下遗书。经庄崧甫老先生出面营救,王任叔才转危为安。

实践团队成员在巴人侄孙王杏林爷爷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内一张张革命老照片,聆听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吟唱着一曲曲红色的旋律。展内的一张张照片、一本本书籍、一桌一椅,都在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故事。在这里无需过多的言语,只需静下心来,便可进行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品茶.jpg

巴人雕像.jpg

行知征客实践团队成员参观巴人故居

故居二楼摆放了很多巴人生前的相片,一幕一幕,还原出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伟大形象。最触动我们的,是巴人的手书遗嘱——一个人能有多热衷党的建设,多爱戴毛主席,才会在遗嘱最后一句慷慨激昂地写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巴人遗嘱.jpg

巴人遗嘱

65岁的王杏林爷爷带着浓厚的口音说道:“我每天都会接待很多的学习参观团队,今年又是建党一百周年,来的人也就特别多。”爷爷和我们说了很多的往事,但提到十二岁那年,爷爷的眼角已泛起了眼泪。他告诉我们,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小他就知道,他的小爷爷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是大堰村的骄傲。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不禁让他想起过去的往事,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参观现场 (1).jpg

巴人侄孙王杏林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参观巴人故居

这是一位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四一二事变爆发后,身边的同志纷纷被捕入狱,党派斗争日益激烈,在腥风血雨之中,王任叔也最终被囚于囹圄。狱中,面对敌人的追问,他坚决不吐供,他深知作为一名赤诚的共产党员,无论何时都不应改变初心,辜负使命。这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作家。他与普罗大众相通,以悲悯情怀感悟百姓的生活,用作品为人民服务。抗战期间,王任叔加入上海文化届救亡协会,以笔为剑,担负起文人救国的责任。于国家危难之际,他不忘报效祖国服侍黎民,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此的家国情怀,同样是文人的风骨。这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即便晚年遭受迫害与凌辱,身体每况愈下,他仍然坚持写作,永不辍笔。在那里,他为那部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印尼历史书——《印度尼西亚历史》定稿。文人的风骨是即便身处逆境,也不会放弃毕生的志向。

王任叔一生都坚持写作,是一位热爱无产阶级事业的热血革命作家。文革期间,王任叔遭到迫害,晚年被遣回家乡奉化,但他仍然不肯辍笔,以顽强的意志力完成了《印度尼西亚历史》的定稿。1972年7月,王任叔含冤病逝。1979年彻底平反,名誉得到恢复。其故居如今已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巴人侄孙 王杏林爷爷合影留念.jpg

实践团队成员与巴人侄孙王杏林合影留念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致,皆为华夏。”在途中,团队聆听着队员李欣和赖林秋关于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共产回忆,回溯老一辈几十年老党龄,我们感悟到所受熏陶颇深,顿时重燃力量。

随后,全体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大堰党校宣誓墙,进行集体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嘹亮的宣誓声中,大家再一次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入党初心!

宣誓.jpg

实践团队成员在大堰党校集体宣誓

紧接着,团队来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王鲲烈士纪念馆,附近的村民和我们说,他们一直以王鲲为傲,现在这里不仅是宁波市爱国主题教育基地,还作为第一批奉化市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2月,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宁波后,全市人民同仇敌忾,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刚从拣信工升为邮务生的王鲲,与邮局职工一起投入这场斗争。在他的努力下,深得职工们的尊敬,大家亲热地称他为“王先生”。1926年春,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中共宁波地委建立。经由王鲲的筹备,宁波邮务工会成立。不久,受中共宁波地委派遣,他到铁路、和丰纱厂等单位发动工人运动。

1927年春,正当工农群众运动迅猛发展的时候,甬江两岸阴霾弥漫,形势逆转。实行全面“清党”,将王鲲等跨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左派40余人开除出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破坏中共宁波地委的秘密联络点。

但是,当王鲲被监禁后,谈笑自若,视死如归,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他多次教育大家要认清敌友,切莫被敌人蒙蔽,对同囚室的庄禹梅说:“买办资产阶级终究是靠不住的,到了与他们利益有矛盾时,必然要叛变。”

王琨.jpg

王鲲故居

借往事,知来着。行知征客小分队通过一幅幅感人的历史照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更通过“情景式+沉浸式”的形式感悟党史点滴,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王琨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生涯。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行知征客实践团队每位成员都深有感慨:这种坚持不懈为民众谋幸福的可贵精神,不但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而且将这种民族精神融汇贯穿落实到未来的发展中去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当担。

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王鲲故居

二、“一村一景”,实现乡村振兴

村委会和村干部合影.jpg

实践团队成员与大堰村村干部合影

实践过程中,团队还进行了下村走访。我们来到了村委会偶遇我们的村干部,提及我们大堰村的变化,村干部颇有感触。如今这儿,正全力打造“乡愁小镇、云上大堰”,一幅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精神富足、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美景正在群山之间铺陈。

大堰村景色

除了“访乡贤红色资源,感受信仰的力量”之外,秀丽的风景也成为了大堰村不可缺少的闪亮名片。沿途上的竹山随风摇曳,为大山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望着这独特的自然风光,纷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风景线中蕴含着的“乡村振兴”的峥嵘历程,就不得不提到缸瓦艺术村。

缸瓦艺术村.jpg

缸瓦艺术村

来到“缸瓦艺术村”,就被眼前的“艺术小品”所吸引。村民告诉我们这是现在的“网红村”,这也是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随口一说的点子,却这么受游客的喜爱。后来,村里的村民愈发愈有兴趣,设计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缸瓦艺术品”,既接地气又精致美观,再搭配上古朴的山村气息和清新的艺术情调,成为了引人瞩目的靓丽景观。

随着“缸瓦艺术村”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抓住机遇,把古朴典雅的景观与红色党建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场面。行知征客团队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感受到了本次“‘初心之旅'融入‘连山堰情'”的亲身体验活动中,使“红色”党味更符合时代风味的乡村振兴的峥嵘大进程,也了解到了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民生福祉大变化。

党校.jpg

大堰党校

据了解,自3月份起,大堰镇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以“党性锤炼+文化创意+个性体验”为主的多元化创意产品。把大堰镇党校作为主阵地,以巴人故居、王琨烈士纪念馆、王琨烈士墓为现场教育点,以户外活动基地为拓展教学点,以农村农业基地为体验教学点,采用“1+X”模块创设基地。并在内容上创设多种个性体验菜单,使“红色”党味更符合时代“风味”。

成员8.jpg

行知征客实践团队成员

通过开展此次“寻访红色足迹,喜迎百年华诞”活动,汲取红色革命力量,给每一位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沉浸式”党课,思想得到洗礼,坚定了作为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不移的信念,鼓舞大家投身伟大的时代,逐梦新征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红色精神相传永继!工商青年学子定将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无惧风雨,继续前进!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riji/20210704/92002.html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行知征客实践队李欣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