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西华师大学子三下乡:红军夫妻共筑伟大革命道路

时间:2021-07-26 19:55:07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 作者:李好

点击:756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riji/20210726/97355.html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好)“大多数烈士碑上都只刻了一位烈士,而这几块碑刻了两位,一男一女,在革命中诞生的伟大感情,再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7月20日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参观学习,在碑林讲解员的讲解下,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加深了对中国革命道路和革命情感的认识。

党员对党的信仰之红

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的第一站是碑林长廊,讲解员向队员们讲解了张明秀同志单碑。

讲解员称:“张明秀同志历经坎坷,但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仰”。张明秀同志出生富庶家庭、衣食无忧,以“倔小姐”著称,儿时拒绝裹小脚,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935年春,17岁的张明秀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带着13岁的妹妹,在木马寺找到苏维埃政府坚决要求加入红军。”讲解员站在张明秀同志纪念碑前激动地告诉实践队的队员们“张明秀同志从军后担任排长,长征时带领大家翻越雪山,差一点就送上了年轻的生命。”1935年6月,红军翻越海拔4000公尺且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到达山顶之际,张明秀踩空落下悬崖,被一丛荆棘挂住,跌入悬崖边的狭窄平台,多处负伤的张明秀在战友的的帮助下得到解救。

碑林讲解员给大家讲解了张明秀同志的入党之路以及在长征期间作出的贡献,讲解员称“革命的成功是用革命烈士的献血铸就的,它是红色的,代表了党员对党的坚定信念!”

实践队的一名队员在看了张明秀同志的单碑后,惊讶的发现张明秀同志的丈夫是罗炳辉将军,于是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向讲解员提出想了解张明秀同志与罗炳辉将军的事迹。讲解员回应道:“1936年10月,已入党的张明秀被分配到云岩镇妇女干部学校担任指导员,后进入延安抗大第三期深入学习党的知识。就是在这一时期,伟大的革命爱情诞生了!”

7caa5550d23f715a.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认真阅读碑刻文字。

革命爱情的赤诚

诗歌《悼罗炳辉将军》中的“患难共朝夕,奋斗与君同”正是这对革命夫妻“共在长征路上,同在宝塔山下,并肩新四军中,心向共产主义”的真实写照。

讲解员告诉实践队的队员们“张明秀同志与罗炳辉将军的姻缘是毛主席亲自拍板敲定的”。张明秀与罗炳辉相爱结合后便随着丈夫征战南北。张明秀从小便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又深受党的影响,罗炳辉从“奴隶”到“将军”贯穿了对党的坚定信念,两人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下向着共同的革命目标奋进。

张明秀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一句话概括罗炳辉“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并请求记者在经过罗炳辉当年起义的吉安时替她为罗炳辉献一束花。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为实践队的队员们讲解着伟大的革命爱情故事,队员们也难以抑制心中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向着碑林深深鞠躬。

-22468e2816cc4324.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红军烈士献花并鞠躬。

革命情与伟大的革命道路

参观完碑林长廊后,讲解员带领队员们来到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下高举右手进行入党誓词宣誓。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一名队员在宣誓后向着党旗激动的说“在听完张明秀同志与罗炳辉将军的革命情感后,我深深明白,这片红色,引领了无数青年男女共同投身于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自己身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为我自己感到骄傲!为祖国自豪!”

图二.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入党誓词宣誓。

建党100周年以来,红船精神以及长征精神在社会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越来越受重视,十九大以后更是强调红色革命精神的弘扬。巴中市响应十九大精神,紧跟党的脚步,由市团委联合博物馆举办了红领巾讲党史活动,实践队在参观完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展后邀请到一位红领巾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解红军儿童团的故事。红领巾讲解员称“儿童的力量虽然薄弱,但是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革命同志之间的友谊与革命热情是强大的!”

_207811476_1626791766351_1626791766000_wifi_0.jpg

图为红领巾讲解员为实践队队员讲解红色经典。

从儿童团的爱国情到中国青年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再到革命夫妻的共同努力,中国的革命便是在这一代代人的接力下成功的。革命的道路虽然艰辛,但充满了革命情,浓浓的革命情感构成了革命烈士内心的强大精神动力,齐心协力,推动革命的胜利,助力新中国从建立到富强。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riji/20210726/97355.html

西华师范大学“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李好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