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天,交织着相遇与离别的旋律。阳光炽热,如同青春的热情,照亮了每一个即将发生的故事。7月8日,迎着“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火热浪潮,我与心桥支教队的成员们,怀揣着对支教生活的激情与憧憬,踏上了前往古田县凤埔中心小学的旅程。在夏令营这段充满意义的支教时光里,我们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欢笑、成长,编织了一段温馨、感动而难忘的回忆。
翠屏湖畔,青山绿水间,我怀着紧张与期待,眺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思索即将开始的支教旅程。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但支教仍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我期待这次经历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惊喜与际遇。
从校门口出发,我们搭乘大巴车,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缓缓盘旋而上,历经两小时的颠簸车程后,终于抵达了位于凤埔乡的这所学校。学校所处的位置地势较高,距离街区较远,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是乡镇唯一一处学校。据了解,学校的基础设施近两年经过翻新,办学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在住宿条件方面,却仍显得相对简朴与不足。宿舍内,铁架床因岁月的侵蚀而锈迹斑斑,四周不时传来蚊虫的嗡嗡声,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炎热与不便。每当夜幕降临,宿舍内更是闷热难当,连一丝丝凉意的风扇也未能配备,这无疑给我们的住宿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住宿条件,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我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支教工作中。尽管时间紧迫,我们日夜兼程,但心中满怀对支教生活的期待。
凤埔的晚霞很美,傍晚时分微风拂面,夕阳余晖洒落在天边,一片金黄与远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卷。我们坐在学校操场上,享受着这份宁静,同时筹备着晚上的团队例会。
例会上,我们团队详细讨论了接下来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知,这次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传授知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传递爱与希望的旅程。
入营报道的早晨,学生和家长们早早到达报到处,脸上洋溢着期待。下午的破冰游戏,从欢声笑语中我们逐渐打破陌生感,成为他们的老师和朋友。
初涉讲台,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忐忑。我担忧自己的教学技能尚显生涩,忧虑精心筹备的课程内容能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然而,当我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随着旋律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时,一切顾虑烟消云散。学生们对音乐课的热情如同夏日阳光般炽热,不仅沉浸于《田野在召唤》的欢快旋律中,更在奥尔夫打击乐器的探索中展现出无限的好奇与创造力。分组展示时,每个小组都满怀自信,用手中的乐器为歌曲编织出独一无二的伴奏。我见证了他们从拘谨害羞到自信开朗的转变,而自己也逐渐适应了讲台的节奏。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都像是共舞于美妙的乐章之中,彼此间的心灵在旋律中交织、碰撞,我们在其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老师,你知道吗?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活动中的点滴回忆如同繁星点点,璀璨而温暖。运动会上,孩子们在比赛项目中奋力拼搏、在趣味游戏中欢声笑语,虽然筹备过程非常忙碌与疲惫,但看到他们的兴奋与快乐,我感到欣慰与满足;跳蚤市场上,孩子们用运动会积分交换物品,脸上洋溢着“小小生意家”的自豪;家访时,我们走进留守儿童的家,了解到他们上学的路途漫长却充满希望,家长紧握我们的手,眼中充满期盼,仿佛在说:“请多关照我的孩子。”临别时,他们将当地特产的水果一股脑地装进我们的背包,那沉甸甸的,不仅是水果的重量,更是温暖与希望的传递。
联欢晚会时,家长与村民们纷纷来到现场,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舞台上,柔和的灯光映照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她们手持小巧的打击乐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田野在召唤》的旋律中,孩子们热情踏步,欢乐歌唱;一曲《晚风》带来了宁静和温柔,孩子们随着音乐的律动轻轻摇曳,仿佛晚风轻拂面庞,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返程的清晨,天空依旧保持着它那宁静的蔚蓝,只是云层间似乎藏着几分离愁情绪。收拾桌面时,回忆如海浪般涌上心头:是每节历历在目的音乐课,音符跳跃间,我仿佛又听见了孩子们纯真的歌声;是每个备课到凌晨的夜晚,灯光下的埋头苦干,心中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是走廊里回荡的欢声笑语,像孩子们无忧的笑声在耳边轻轻萦绕;是操场外孩子们嬉戏打闹的身影,他们活力四射,无忧无虑,让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离别之际,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这段经历的感激与珍惜。“老师,你们还会回来吗?”孩子们的眼中满是期盼,小手紧紧攥着,仿佛想要抓住这即将逝去的时光。我知道,这段支教经历不仅让我成长了许多,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回忆。虽然离别总是带着一丝伤感,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聚在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我们的故事。
在凤埔中心小学支教的每一个清晨,每一个黄昏,都将化作我们心中最美好的珍藏。尽管短暂,但这段时光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青春记忆中最亮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