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青春三下乡,用青春力量守护山村希望

时间:2019-09-09 18:29:02 来源:队员投稿 作者:文/王子鸣 • 图/王子鸣 周林 韩卫国

点击:45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90909/74643.html

采访队员采访养殖户

实践前的准备

6月30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超老师带领刘成俊、韩卫国同学前往安徽宿松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事先实地考察。

从芜湖到宿松,从北向南,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这一行程,使团队对于当地具体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团队具体实践的开展,为团队的实践工作夯实了基础。对于实践地点的初步了解,使得团队队员们更加期待早日前往宿松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啦!

新传先锋在路上——启程

今日阳光正好,适宜出行。早上八点,团队成员准时在敬文图书馆东门集合,拍摄合照。九点,对所有实践物资进行再一次检查整理。九点四十分,宋静书记为团队送行,深切叮嘱成员们安全纪律等注意事项。十点,将物资和行李搬运至客车并妥善安置。十点十五分,客车启动,准时出发。经过约5个小时的车程,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宿松。一段时间的整顿之后,宿松队正式着陆,全队待命。初到宿松,将行李物品初步安置后,大家展开了一次简单的工作布置会并和当地政府顺利的完成了对接工作,并在晚上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夜色悄然降临,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暂告一段落。

美好的开始——开班典礼

伴随着淅沥沥的小雨,团队怀着期待的心情到达了团县委青少年宫。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团队成员们紧锣密鼓的布置会场,准备传素班开班典礼。八点三十分,传媒素养普及班开班典礼正式展开。

典礼上,团县委副书记蔡君威、新传学院团委副书记张超以及传素班班主任侯纪代表发言,向各位学员及学员家长介绍传素班及课程安排。同时,向家长和孩子们展示宿松支教团队短片,延续新传学院与宿松的动人故事;展示安徽师范大学以及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宣传片,向在场各位介绍师大、展现师大之美。开班典礼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宿松的支教故事才刚刚开始

走入大别山的腹地——北浴乡

早上九点半,北浴乡小分队在季华新书记的引导下分别去往迎宾村、四吉村和罗汉山村进行调研采访。迎宾村通过异地搬迁扶贫政策致力于打造商贸一条街,主要是吸引湖北张宝县居民,带动当地旅游业,通商互赢。在四吉村的扶贫专干洪斌的介绍下,了解到当地的光伏扶贫开展工作。在这其中融入了社会力量安庆海关的资助。罗汉山村的扶贫专干廖文艺像我们介绍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构想,目前基本的建筑已经建成,下一步的措施是宣传吸引游客。在这一片形成气候之后,将会带动当地贫困户的就业发展。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jpg

队员们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探访稻虾连作养殖地——佐坝乡

调研的第二站我们前往了“五指绕水”的佐坝乡,上午新闻组同学到达佐坝乡并与当地政府值班人员进行简单对接,了解到当地稻虾养殖主要分布在得胜村。到达得胜村后,尹书记帮助对接联系两位稻虾养殖户孟庆华、孟庆彪。在两位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看了稻田养殖地。目前是种稻季节,养殖户基本不再捕捞龙虾售卖,而是留着育种为了来年的收成。,第二天组员们还跟随孟东民和孟庆华前往稻田地里进行除草,实际感受到了农民创业的艰辛。

结业汇演——离别

支教班的故事已经进入尾声,上午在宿松团县委青少年宫举办了传媒素养普及班的文艺汇演暨结业典礼,精彩的演出让在场的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赞赏不已,掌声阵阵。离别总是伤感的,早在文艺汇演开始之前,孩子们就已经忍不住落泪,在老师的安抚下平静心情顺利完成了演出。从传素班班主任侯纪朗读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到结业典礼正式结束,老师们和孩子们抱在一起哭泣告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不要再哭泣,未来我们一定还会再见!我们说好的,明年还会再来宿松

队伍全体成员合照.JPG

队伍全体成员合照

青春三下乡,深探脱贫路——感悟

在这十二天的实践生活中,一路走过这些村落,每一段路中都能感受到曾经老一辈留下的点点滴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意识到在以后学习中不应该止步于自己的专业,在学好本职的学科之外还要广泛地了解和学习实践知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中,与实践相结合,用专业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只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

(文/王子鸣 图/王子鸣 周林 韩卫国)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90909/74643.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