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血脉:南师泰院学子访南京红色足迹

时间:2022-06-26 09:58:12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丁海昕

点击:59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220626/110069.html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血脉:南师泰院学子访南京红色足迹

为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史,进行“四史”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血脉”团队于2022年6月21日至2022年6月22日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暑期社会实践。此次活动在学校的支持及动员下,由学生组织并开展。团队成员有丁海昕、姚卢玥、纪静瑄、谷志伟、蒋易辰、周菲菲、蒋欣怡、马成康、钟菲霏、陈然。丁海昕担任队长,谷志伟、蒋易辰、蒋欣怡、纪静瑄负责摄影,谷志伟、蒋易辰、周菲菲负责剪辑。

首先,我们来到了南京站的第一站:渡江胜利纪念馆。

活动伊始,队长丁海昕向成员们讲解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流程,接着大家在队长丁海昕的带领下入馆参观。

渡江胜利纪念馆兴建于2009年4月,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如今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红色地标。渡江胜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南京渡江战役胜利而建造的,而今年是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的73周年。

渡江胜利、南京解放是重大历史转折性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同时赋予了南京英雄之城、胜利之都的历史文化内涵。

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部分组成。正值参观当天,我们巧遇老党员爷爷奶奶们也同样进行参观。经过了解,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每年都在固定时间参观纪念馆。我们也很荣幸地邀请到一位党员爷爷进行采访,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党史,并对即将来临的党的二十大寄予厚望。

而后一进门便是大红色的主馆区,其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并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胜利之船”。渡江胜利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则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还悬挂着一枚铜质渡江胜利纪念章。

我们从那鲜红的五角星门进入,开始了此处的行程。整个过程中我们小组一行人详细地了解了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光辉历程、战役中的艰苦磨难,以及中国共产党于南京的历史展览。

南京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活动的重要区域,是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南京人民艰辛探索,接力奋斗,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南京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呈现出崭新气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南京这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团队成员参观完展馆之后受到了启发且有了深刻的感想,受益匪浅。蒋欣怡同学谈道:“此次传承红色血脉之旅的参观让我看得心潮澎湃,纪念馆介绍了从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中国在南京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型,这些都离不开党员组织和人名群众的不懈奋斗和伟大贡献,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敢打硬仗,善打胜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因此,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遇到挑战时要迎难而上,锻造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我们要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践行党的宗旨,接续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纪静瑄同学说道:“参观完后我为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勇气概所感动。在刚踏入大门时便听到老一辈党员整齐列队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词,表达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嘹亮的声音久久回荡。我认为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很有必要,是革命先辈的英勇顽强、拼搏奋斗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传播党史是我们这些后辈的使命与责任。今后,我将继续践行红色信念、传播红色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出力。”

随后,便是南京的第二站: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1954年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始筹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梅园新村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共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纪念馆藏有文物1170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件。纪念馆以原址原貌陈列为主,并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图片和文物文献资料。

在大门我们远远就看到了周恩来的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是以当年周恩来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塑造的,身形兼备,展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气度非凡,风采卓然。铜像下没有基座,仿佛周恩来正迈步向我们走来,表现他一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铜像脚踩红色大理石铺成的路,象征的是他一生走过的是革命的道路。

我们从庭院走进,映入眼帘的便是陈列馆,它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才有现在繁荣强大的中共中央,才有现在在国际上有着话语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参观陈列厅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梅园新村纪念馆通过国共南京谈判的十个月的历史细节和制止中原内战、东北休战、黄河归故三大谈判的经过,展现了国共两党的“初心之别”,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由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时,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和平、民主”的号召。但是,国民党企图独占抗战胜利的果实,坚持“内战、独裁、分裂”的方针。后经过多方施压,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派出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离开陈列厅后,我们踱步来到周恩来图书馆。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更好地推进学习、研究、宣传周恩来同志的革命思想和光辉业绩,充分利用在宁高校、研究单位、党史部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研究优势,进一步发挥梅园新村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扬周恩来精神,在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周恩来图书馆于在南京梅园新村开馆。图书馆无论是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在建筑的空间布局都传递出时代气息,富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伟人周恩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

团队成员在参观后也收获了许多思考与感悟。谷志伟同学对此谈道:“在参观完梅园新村纪念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一件件井然陈列的文物,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像,无一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数米高的浮雕让我的思绪如流水般倾泻,穿过历史的画卷,我仿佛看见周恩来坐在桌前与他人交流的模样。中国共产党从小团到大家,由微弱的光到炽热的心,百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锤百炼,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众拥护和信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翻过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前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时,顶住压力,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是21世纪时代新青年,我要诚心诚意服务于人民,为振兴中华不懈奋斗,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断经受挫折和考验,为了人民利益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始终保持生机和锐气,致力于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只有不忘党的光荣历史,不忘入党初心,并为此而骄傲,为之而自豪,才能进一步增加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坚定不移的永远跟党走。”

周菲菲同学说道:“梅园新村纪念馆的一草一木,一画一物,都会让人想起曾经那些不平凡的岁月。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共发起者和创始人之一,走过了多少坎坷与荆棘,品尝了多少屈辱和血泪,记载了多少沧海变桑田的伟大业绩。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100年前,我们党从南湖上的一页小舟起航,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路高歌,披荆斩棘,用100年时间建国,用100年时间立国,用100年时间成为大国。我们坚信未来的30年,将是中国开启强国进程,实现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历程。中国共产党作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路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民的必然选择。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让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展现新时代党员的智慧、风采和力量,让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勇前行,以忠诚之心跟党走,以为赤子之心为人民,以奉献之心报祖国。”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京站的第三站: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在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他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葬于南京,并留下遗言:“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包括陵寝建筑、孝经鼎、博爱坊、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作为红色历史圣地,时刻提醒人们缅怀先烈、珍惜和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首先我们来到博爱坊,也是谒陵者的必经之地。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宽博大方,空间开阔。“博爱”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体现了孙中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革命思想的核心。

由博爱坊至陵门,全长440米,宽36米,分辟三道,中间的一条宽12米,为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条道路,各宽4.6米,植桧柏各二行。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相北,对称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紧紧地护卫在中道两侧,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孝经鼎也是中山陵作为红色历史圣地的代表物,其朝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智、仁、勇”三字,朝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使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辈的精神刘传芳永,值得大学生们学习。中山陵的陵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作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团队成员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深刻的感悟。

姚卢玥同学说到:“我站在孙中山先生的祭堂前,不禁感慨孙中山先生做出的伟大贡献,他领导了武昌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他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祭堂门额上刻着的民族、民权、民生,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说的这句话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弘扬他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的崇高精神,唯有如此,青年一代才能走向成功,国家最终才能复兴。”

丁海昕同学谈到:“此次游览中山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经过博爱坊后中门的横额上镌刻着的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天下为公’顾名思义即天下是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而在孙中山先生眼里,‘天下为公’蕴含的内容更深邃,更宽广。这是孙中山先生吸收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对于近代中国局势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乃至世界政治伦理和政治活动留下的珍贵道德遗产,对当今仍有重要意义与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弘扬‘天下为公’精神,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通过此次南京站的重走红色足迹、体悟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现代青年,要不忘历史,传承先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从而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我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往后也会在生活中、实践中立志明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220626/110069.html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丁海昕、姚卢玥、纪静瑄、谷志伟、蒋欣怡、周菲菲)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