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三毛与她的撒哈拉

时间:2020-02-06 15:20:48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文/贾东晴 • 图/网络

点击:132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00206/78066.html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

在踮脚才能够得到书架顶的时光里,我翻着妈妈买的《撒哈拉的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下十分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倔强——当然,这些羡慕似乎也包括她少女时期可以不去上学在家自学的经历。

当时,我最喜欢的还是书的前半部分。那个时候的三毛刚刚和心爱的丈夫来到静谧又热情的撒哈拉沙漠,在当地习俗中成为一个另类的存在。而在感受的同时,她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在那片耀眼也令人绝望的黄沙中,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欢笑地渐渐远了。她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提着照相机勾魂摄魄,用指甲油填补蛀牙,用棺材木头将小屋装扮成独特的美,给无知的撒哈拉女人讲课,把爱献给每一个她爱着的人。而她也是荷西的心上人,只穿一件蓝棉布裙,往凉帽上插一把香菜就可以走路去结婚,把蛋糕里的小人抓在手里,笑得肆无忌惮。那种平平淡淡的美好,让一个还处于对未来迷茫的小女孩在拥挤的红尘中向往不已。

长大之后,再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另一种深刻却席卷了我,那便是来自于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着的人民。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挣扎在封闭、愚昧、迷信也残酷的世界里,他们偷盗别人的纯净水,娶十岁的小女孩做妻子,买卖打骂奴隶...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睁开眼睛去看这背后所埋藏的种种不公正的悲哀,看那些无辜的人被压在黄沙里窒息,灵魂被魔鬼掏出胸腔。

但三毛却愿意,她说“感谢这些邻居,我沙漠的日子被她们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不加矫饰的文字,带着三毛独有的对沙漠朋友的眼光,也饱含着她的无奈。在见识过沙漠不那么近人情的性格时,她也讲,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她都得尝尝,才不枉来走这一遭。

明艳美丽的白衣天使沙依达曾经和三毛有过一段奇妙的缘分,她和英俊潇洒的少年军官巴西达之间的爱情以及他们悲惨的结局令我印象深刻——难道被战争埋葬的爱情就真的无法再重见天日吗?这两个年轻人纯粹的感情,最终还是被三毛写在她的书里,安置在她的心里。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她说过,她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而她也是这样做的,不停地走着,从故乡到异乡,还带着装满零钱的枕头套。那个时候的六年,无疑是属于三毛和荷西的。但后来荷西的逝世还是画了一个句号,给她心上悬了一把锋利的箭矢,这也导致在一个远离撒哈拉沙漠的地方,她送了自己的生命去往她祈祷和向往着的终点。

“我只有一杯浓烈的爱酒,就这样被你泼掉了。”对于三毛来说,故乡还是故乡,沙漠还是沙漠。只是那个人缺席。而在阅读那篇她只言片语的对荷西下葬时的描述时,我的心也一并缺席了。

撒哈拉沙漠,诗意而苍凉,一个让三毛又爱又恨的第二故乡,也带给了我身为一个小姑娘和一个长大后的大学生太多欢笑与感伤。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00206/78066.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