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论《红楼梦》的诗化艺术

时间:2020-07-26 17:19:57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王炎

点击:166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00726/81392.html

鲁迅说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由此可见,一部成功的小说与诗化的艺术分不开的。

在《红楼梦》之前,也有许多小说在叙述过程中以诗的形式来代人物以抒情言志,或代作者感慨议论,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时代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但是真正把小说环境诗化、人物诗化,像诗一样创造出优美典雅的意境,将诗与小说完全融为一体的,恐怕《红楼梦》是开其先河了。同时,小说中浓郁的诗化氛围以及诗意的构思立意为《红楼梦》的艺术韵味增色不少,说他是一首精巧绝伦的诗也绝不为过。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史上的绮丽巨著,不仅突破了我国古典美学的悲剧意识,而且在小说的诗化艺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将平淡无奇的生活诗意化,把中国诗赋文化的精髓引入了古典小说的创作,使得整部小说的人物、语言、情节、环境都充满了诗的韵味和情感,从而使叙事文学和诗歌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成功地拨动着读者情感的琴弦,从而《红楼梦》也成为了大家千古传诵的作品。

一、诗化的语言颇富有诗歌之韵味

有学者统计:“《红楼梦》中共有诗词曲赋256首,其中引用历史人物6人6首,作者1首,书中人物创作249首,其中前八十回共有诗词曲赋211首,后四十回45首”。与《西游记》《水浒传》中不同的是,在他们其中诗词多为一些点缀之词,与小说人物、情节等并无多大关系;而《红楼梦》不仅创造了数量巨大的诗词作品,而且诗词融入作品,诗与小说合为一体。作品中不仅是诗词形式的笔墨,更是实实在在诗化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读完令人觉得情趣盎然。

《红搂梦》中的各种描写景致的文字,多通过诗词来营造一种宁静幽美、清雅如画的境界。如贾宝玉所作《蘅芷清芬》“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第十八回)一联;而《赞会芳园》中“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第十一回)几句,则颇有《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如画意境。

正如谭邦和说:“如果把《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抽出来,纯粹从单篇诗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则一部清代诗歌史所达到的水平,未必能跟得上《红楼梦》诗词歌赋所达到的水平,或者可以说《红楼梦》诗词歌赋的艺术成就,可以代表清代诗歌史的艺术成就”。

二、诗化的语言塑造诗意的小说人物形象

《红楼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其中诗词是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方式。曹雪芹运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可谓是别具一格,生动且到位,令读者对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产生诗意的美感。

诗——净化了红楼女儿的品格,彰显了她们的才气、灵气、稚气和水一样清澈纯净的灵魂。黛玉、宝钗可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又有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自不待言,香菱也苦志学诗,成为了清新高洁的“根并荷花茎香”的香菱。《红楼梦》中人物所作诗词基本上是自我的真实写照,使人物充满了个性化和诗意化。柳絮填词中,史湘云填得豪爽大气,显示了其活泼开朗的性格;薛宝钗浑圆功利,显示了其温柔娴淑的个性;林黛玉填得哀怨缠绵,显示了其多愁善感的个性。

林黛玉更可谓是红楼梦中的传奇人物。有人说她卿本为诗。在曹雪芹的笔下:她姿容绝代,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她秀外慧中,投胎于贾门荣府千金贾敏与江南盐课林老爷膝下;她才压群芳、心地善良、待人坦率纯真且情思细腻,喜怒哀乐倾注笔墨之间,知世俗而不世故;她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为林黛玉倾心创作了八种体裁共计25首诗,一首肝肠寸断的《葬花吟》将花与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的画面融为一体,字字血泪,如泣如诉。

纵观《红楼梦》中的诗歌,体裁之多,意象丰富,抒情之广。小说中的字字句句无不抒发着每个人物独特的情感,情随诗飘飞,使读者感触颇深。

三、诗化的语言构造诗意的小说情节

《红楼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各具特征、美妙绝伦的人物形象,还为我们铺开了一幅诗意盎然,妙不可言的情节画卷。

第四十五回中黛玉躺在床上,外面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风瑟瑟,阴晴不定,渐渐黄昏了,伴着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不禁心有所感,便亦怀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拟《春江花月夜》,乃名其词日《秋窗风雨夕》。宝玉来坐,之后黛玉睡下听窗外竹梢蕉叶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这一系列的环境描写,雨的淅淅沥沥与黛玉凄凉哀婉的心情参杂在一起,在环境与诗的融合中,更觉得萧瑟悲凉。

黛玉葬花——在黛玉葬花之前书中写道:“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的桥边桃花树底下一块石头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吹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我们可以想到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葬花吟》洋洋洒洒368字,好似感情一泻千里,虽然为诗,但分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凄清衰绝的图画。“黛玉葬花图”,“青灯照眠图”,“花落人亡惨景”等等。此诗缓慢的节奏就好似落花片片慢慢地飘落,凄婉浪漫而又空灵,似梦非梦,亦幻亦真。它引读者进入诗的意境,流连忘返,得到熏陶与感染。

四、诗化的语言构造诗意的小说环境

《红楼梦》中典型小说环境的创造,除去作者的匠心独运,诗词曲赋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小说在意境的营造上整体表现出诗情画意,用诗意营造出一个个朦胧的意境,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的高度体现,作者做到了将事物与自然完美融合,出神入化地使诗融于意境中,小说的语言得以渲染,令人回味无穷。

写大观园:“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写诗情画意的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写清溪:“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加清溜,溶溶荡荡,曲折萦纡。”

写大观园水上繁华夜景:“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成,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写蘅芜苑的雨后春晨:“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惟下榻,微觉轻寒,及启户视之,见院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是放站落了几点微雨。”

除此典型的场景外,更有“杨妃戏蝶”、“ 飞燕葬花”、“湘云醉眠”等。莺啼燕语、彩蝶翩翩、花摇柳展,又有莺嫉燕慚,少女舞扇扑蝶,穿花度柳,娇喘吁吁,香汗淋漓。这本身就已诗意十足,更何况此情此景和营造的此境更让人觉得诗意盎然。

不得不说,《红楼梦》这些言语传神之处就在于用诗来突出每个院落的典型特点,从诗词艺术中汲取闪光点,有了与其他古典小说不同的地方。诗与环境相融合,互相映衬,诗情画意。

纵观全文,《红楼梦》的确是一部在中国古典史上空前绝后的诗化小说。小说中的语言不是诗却胜似诗,他的诗化艺术集中表现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营造上。其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与他富有生命力的诗化艺术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诗化的艺术使这部小说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璀璨的光芒。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00726/81392.html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炎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