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读《我是猫》有感

时间:2021-08-09 14:41:39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杨可涵

点击:806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10809/100249.html

读《我是猫》有感

一九零四年夏天梅雨初晴的一天,一只生下不久的小猫迷路走进夏目漱石的家,于是翌年一月,他的处女作《我是猫》诞生了。

《我是猫》本不是一本布局严整的小说。不似别的作家大多先有个腹稿,待到整出框架后再描骨添肉,这篇文章一开始便不打算作长篇写。只是机缘巧合,又许是上天垂怜他年已三十八岁却依旧不得志而无所成,这篇短文竟一炮而红。大器晚成的夏目潄石自此受到了极大鼓舞,于是才有了第二篇、第三篇……最终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除此之外,结构松散的另一个原因与夏目漱石的“偶像崇拜”有关。明治时期的作家正冈子规一反传统写法,提出了“写生文”的概念,这与我国唐代的古文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旨在反对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传统写法,追求以文载道,倡导跳脱框架,用符合时代潮流的语言,平易畅达的文风来反映现实生活。夏目漱石作为正冈子规“写生文”的崇拜者,其行文必也受其影响,他后来自评本书为“没有题旨,没有结构,像无头无尾的海参似的”,很是有趣。

散文向来是不好读的,故而散文似的小说实则也是不好读的,但若结合潄石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来看这篇文章,感触便可更深一个层次了。夏目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第二年便发生了明治维新,封建幕府倒台,资本主义制度在日本确立了起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开化不同于欧洲“内生”那般行云流水的自然发展,而是“外发的”,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不得不进行的转型。国门一开,外来文化疯涌而入,由于这些外来文化的土壤和根底与日本传统文化截然不同,于是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冲击,同时造成了严重的文化消融困难问题,而日本政府几近全盘西化的做法更是让日本传统文化愈发“失去自己本位的能力”,于是引起了“国民的空虚感”,也会出现“不满”与“不安”,发生“神经衰弱”的病症。夏目漱石在一九一一年发表的以《现代日本开化》为题的演说对此进行了透彻的阐述,指出了明治维新改革的不彻底性。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交杂激荡的年代,潄石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彷徨与空虚,让他产生了厌世苦闷的世界观和创作观念。如他说:“不描写烦恼称不上是文学”,他还说“现在不得神经衰弱的人,大多数是有钱的鲁钝之徒和没有教养的无良心之徒”,他创作的《我是猫》等,即是在“倾诉”自己的郁闷和愤懑。在《我是猫》中,他跳脱出人的眼界,从“猫”这一白纸般自然生灵的视角去看世界,毫不留情地揭露着人世百态的善恶美丑。然而,令人玩味的是,如果仔细对比文章前后语言可以发现,虽然猫的形象自一开始便是立体的,既神通广大,才高识卓,又时而蠢俗,闹出不少笑话,但在与人类的逐渐相处中,它愈发俗气起来,冠冕堂皇假冒圣贤君子之事早已得心应手,不在话下了。

文章用词简实凝练又不失江户文学的幽默风趣,同时引经据典、玩味文字也如信手拈来,不见雕琢之痕。如,用另一种新奇的角度化用“春风拂面”一词——“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来描写人物面部的寡淡扁平;又常写出“不论是主人、寒月还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尽管它们像没用的丝瓜随风摇曳,却又装作超然物外的样子,其实他们既有俗念,又有欲念,即使在日常谈笑中,也隐约可见其争胜之意,夺魁之心。进而言之,他们与自己平时所痛骂的俗骨凡胎,原是一丘之貉”,这样真实露骨的嘲讽之词。

尾声处,必得敬谢此版译者于雷先生,他在日本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具有共通性的基础上,巧妙地拿捏住了潄石文辞的精髓,将这篇著作形象、生动、准确地以中文的形式呈献给了读者,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而又不失原本韵味,实乃绝妙。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读《我是猫》有感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10809/100249.html

湖南师范大学杨可涵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