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被讨厌的勇气》:挣脱过去的枷锁,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时间:2025-04-28 15:36:35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刘桂阳 舒梓玥 刘津宏

点击:3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50428/163639.html

《被讨厌的勇气》以青年与哲人的五夜对话展开,深入探讨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理念。青年带着自卑、焦虑与对人际关系的困惑而来,而哲人则用“目的论”颠覆了他的认知: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如何赋予这些经历意义。

传统心理学(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行为模式源于过去的创伤,即“原因论”。例如,一个人害怕社交,可能归因于童年被嘲笑。然而,阿德勒心理学提出“目的论”——我们并非被过去束缚,而是为了某种目的,主动选择了现在的状态。 害怕社交的人,或许并非因为过去的阴影,而是为了避免被拒绝,才选择退缩。这种视角的转变,让人意识到:改变的关键在于当下的选择,而非沉溺于过去。

阿德勒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社会期待、他人评价常常成为我们的束缚,许多人为了迎合外界,压抑真实的自我。但阿德勒指出:“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这并不是鼓励孤僻或对抗,而是强调——人应当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活,而非为他人的认可而活。 只有接纳“被讨厌”的可能性,才能摆脱人际关系的焦虑,活出真正自主的人生。

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的概念——分清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 例如,他人是否喜欢你,是他的课题,而非你的责任。许多人因过度在意他人看法而痛苦,正是因为没做好课题分离。真正的成熟,是专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而非试图干涉他人的态度。 这一原则帮助人们减少内耗,更从容地面对人际关系。

阿德勒认为,人的幸福源于“共同体感觉”——即在社会关系中找到归属感。但这种归属感并非靠讨好他人获得,而是通过自我接纳与贡献感来实现。 当一个人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而是主动为他人提供价值,他就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的核心,是让人意识到:无论过去如何,我们始终拥有选择的权利。 原生家庭、社会压力、他人评价或许会影响我们,但最终决定人生方向的,是我们如何解读这些经历,以及如何在当下行动。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真正的自由,不是被所有人喜欢,而是敢于活出自己的人生剧本。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唤醒生命主动权的指南,激励读者在复杂的世界中,勇敢地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50428/163639.html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桂阳舒梓玥刘津宏)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