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国风出圈的背后是文化自信

时间:2022-04-07 12:40:30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宣传部 作者:李晓璐

点击:97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anwen/20220407/108752.html

从《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

2d0e3f22b4a73e2cb3533eee71b45897.jpeg

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与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确实,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我们看到了“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很多游戏中出现满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京剧、吕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虞兮叹》《知否知否》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家具、乐器、服饰、礼仪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年轻人。

国风呈现传统文化之形,也寄托传统文化之魂。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均衡细致的和谐,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细致贴心的情韵,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比如有的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可以打造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提供了美感与素材,还可以借此弘扬传统神话故事体现的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

最是文化韵流长,国风“出圈”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eda4aef374cb2c9621d6cdccf4d951a0.jpg

文化是国风的内功,那些停留于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唯有精心制作、用心打磨,才能真正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火爆电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

说到底,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既有翩若惊鸿、衣袂飘飘,也有百舸争流、气势磅礴。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让优秀文化可触摸,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anwen/20220407/108752.html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晓璐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芳·春》

下一篇:借一束光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