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静坐品味家乡傩文化

时间:2016-07-22 14:33:07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文/邬敏 • 图/邬敏

点击:1359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160722/1818.html

仍然是旧时记忆里大大的傩面具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曾这样描写贵池傩:“固执得如此不合时宜。它慢条斯理地承受过一次次现代风暴,又依然款款地展露着自己苍老野拙的面容。坟丘在一圈圈增加,纸幡飘飘,野烧隐隐,下一代闯荡一阵、焦躁一阵,很快又雕满木讷的皱纹。”萍乡傩文化同贵池傩一样,任凭岁月多么地激荡,却始终固执地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

我的家乡,有“萍草之乡”之称的萍乡。作为拥有全国罕见的傩文化遗产的聚集地,这里,保留有国内最古老的傩面具和完整的傩文化,这里走出了走向世界的傩舞队,这里,孕育和发展了专属于萍乡的最古老的社会文化遗产。在这种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我,对傩文化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归属感。

早在远古时期,《山海经》就有对傩文化的记载,其中一文这样说道:“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傩文化的产生也是为驱疫降福,消难纳吉而举行的祭礼。古代远没有达到现代的文明开化程度,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自然十分强烈,以至于会想到戴上丑恶的面具去驱疫除瘴。

佛家有三宝,傩文化也有三宝:分别为傩舞,傩庙以及傩仪。

家乡傩庙现已式微,只记得很小时候跟爷爷一起去当地的傩神庙看过一回傩舞,只依稀记得几个头戴面具的,穿着奇怪服饰,围着我们,手脚乱舞。我当时还小,不喜欢这样的场面,总是嚷着爷爷给我到附近的小摊上买糖葫芦。可是,当时洋溢着浓浓香火味的傩神庙里的盛况至今还有些仅存的印象。香火鼎盛的傩庙里,虔诚的供奉者在每年特定的日子,比如傩神老爷的生辰总是会聚在这里,放鞭炮,祈福,准备酒菜,摆着酒席,招呼从各地赶来的当地人。继续着一代传过一代,一年一度的神圣朝拜和洗礼。

而傩面具,多由竹,木,绳和毛皮共同组合而成,蘸各色颜料在上面绘制而成。跟京剧当中的脸谱相似,不同的式样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只是,傩面具,更为丑恶和可怕。先时的傩面具形象多为野兽猛虎,张牙舞爪的样子,用来吓跑袭击和影响农业生产的野兽,而后来面具慢慢演变为凶恶的人物形象,来吓跑骚扰人们的鬼怪妖物。《周礼·夏官》就有记载:“方相氏,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隶索室驱疫。”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神心怀敬畏,对鬼怪心怀痛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傩文化也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逐渐交融。傩坛的掌坛祖师的道士化也愈加被人们所接受。傩文化与中国本土的道家颇有渊源,其中也含有一些道家思想。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巫、儒等其他宗教的影响。底蕴逐渐深厚,魅力逐渐增加,封建性逐步褪去,科学性逐步增强,文化审美价值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接近东方的审美观。

经过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家乡的傩文化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开始慢慢变得充实起来。各形各色的傩面具,各式各样的傩服饰,遍布各地的傩神庙,成百上千的傩艺术者……为家乡的傩文化发展倾注了新的活力,使之紧跟时代,不至于落后于时代而被埋没在历史的泥沙中,而不被后世发现。使之不局限于本地,而走向周边,比如湘西等地,进而走向全国,为建党七十周年献礼展出。最终走向世界,为法国民间艺术团所钦佩。在这个与外部接触融合的过程当中,吸收不同地域的风格,渐渐呈现出多彩的面貌。家乡的专属文化,需要用时间和精力去慢慢品味,传承和发展。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仍然是旧时记忆里大大的傩面具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160722/1818.html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邬敏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