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青松常绿,继光长存——川北医“我心中的英雄”系列征文

时间:2021-09-14 22:07:25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 作者:王子墨

点击:50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210914/104840.html

黄继光纪念馆纪念碑

我生活在一个叫中江的小县城,除了浓厚的家乡情外,每每向大家介绍起我的故乡时我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这里也是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这位英雄生于此,也长存于此。

黄继光纪念馆坐落在小城的魁山脚下、东河之畔,馆周种满了青松。要了解黄继光,就要了解开启中国强国道路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伟大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黄继光在敌强我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猛地朝敌人的枪口扑去,为战友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夺取高地的时机。战斗胜利了,满场硝烟殆尽,黄继光却无法分享这份喜悦,他在异国他乡永远的离开了。虽然他的胸膛被火药烧黑,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但打不碎的是一名战士的拳拳之心,牺牲前他曾在决心书中写道 “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后来,黄继光烈士遗体安息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他的故乡小城也因为他而变得更加闪耀。

英雄虽逝,英雄精神永存。

每个假期,我都会去到继光馆做志愿者。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传承,身为中江人,我更加有义务和责任去学习继光精神,宣扬继光精神。每次去我都能收获许多非常感动的故事,这些感动每次想起都能让人红了眼眶,心头涌上一股暖流,历久弥新。还记得刚去时,馆内老师说有一位同学也经常来做志愿,不止寒暑假,而是只要不上学的日子都会来当志愿者。平日里来参观的人数也并不很多,但这位小同志总是笔挺的站在门口,像军人一般,没有丝毫松懈的工作。连续两年,风雨无阻,让老师也感到非常的诧异。问起他来才知道,小同志因为非常的崇拜黄继光,所以一直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后来,见到他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因为他已经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感动的一塌糊涂,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又红又专”的青年。在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星,沉迷于娱乐物质世界时,还有人愿意花大把的时间,耗在清闲的纪念馆里,没有必要却似军人一般严格要求自己,真的很难能可贵。更为珍贵的是,继光精神也在不断的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黄继光没有被人忘记,还有人在追寻着他,在追寻着光前进。每当我困惑时,只要想起这位小同志,还是会忍不住感叹,在这条路上,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今年过年期间,我遇到了一位从德阳前来的抗美援朝老兵,不用猜也知道他是足够的高龄了。他来时,两手拄着拐杖,背着书包,穿着运动鞋,看起来特别精神。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终于来到这里了,我终于可以来看看黄继光了”,他说这话时,眼睛仿佛有光,红红的眼眶,不时摩擦着拐杖的手,都让我为之一愣。那一瞬间,老人或许被带入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而我也被带入了他的情感。从来没有人忘记黄继光,他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不论几十年,几百年,会有人一直在讲他的故事,就像父亲带着儿子来参观他的英雄,这份带有浓浓乡土自豪的情感,是刻在中江人骨子里的热血。

继光精神,永远的守护。

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写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中,她说道“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现在,我们有黄继光班,黄继光英雄连。黄继光班队列点名的第一个名字,永远是最响亮的黄继光,全员答到。曾经的“地震男孩”也成为了继光班的班长。继光精神的传承,为强国强军又多增添了一份保障。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的党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生于华夏,逢于盛世。继光精神渗透进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国家,民族,人民需要这样的精神,这是中华儿女流于骨子里的血脉,是中华儿女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更是中华儿女能够挺直的脊梁。世界不止黄继光,但世界唯一黄继光。身为中江儿女,身为继光后辈,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继光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奋进,我也渴望着,渴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能够为祖国奉献自我!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们中江儿女心中的英雄,是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场秋雨一场寒,东河畔,继光馆外种满了青松。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黄继光纪念馆纪念碑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210914/104840.html

南充市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王子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