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本科第三党支部:解读《文史哲》回信,赋能文化自信

时间:2021-06-10 19:57:31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文/谷英杰 • 图/陈迎美

点击:39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dangjian/20210610/91617.html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本科第三党支部:解读《文史哲》回信,赋能文化自信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

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创办于1951年5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的首家高校文科学报,也是我国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近日,《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70年来的办刊成绩,表达了担负起时代使命、发挥好期刊作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则肯定了《文史哲》编辑部人员在创刊70年中付出的努力。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一定声誉。

做好中国独特的期刊、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需要广大学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是当代的我们在思考“自己的贡献是什么”这个命题时应当纳入考虑的因素。因此时值《文史哲》创刊70周年,法学三支部19级的部分同学于2021年6月4日展开了对习近平主席回信中国精神的探讨和研究,体悟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启发求索、赋能前行。

屠湘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历史嘱托,是我们必须担负起的历史使命,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总书记对于人文社科的深切关注,也激励着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文科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朱慧琳:精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的全文后,我真切地认识到了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一辈,我们应当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大时代责任,坚定地向历史上的先辈们看齐,繁荣学术氛围,复兴中华文化。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好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陈云鹤: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他对编辑人员的关心与厚爱,更能领会到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之重以及一个民族文化自信之关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根植于国人内心对民族文化的历史自觉、自信和自豪。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国家就不可能兴旺发达、民族也不可能精神独立。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坚定脚步中培根铸魂,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命脉,是我们中国人思想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是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越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交替发展,越要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发展中汲取中华文化思想精神,指导新时代科学作为、潜心做事。

夏嘉怡:从习近平总书记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从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6个字,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何谓学史增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深刻领悟并践行“学史增信”的要求,我们的信仰、信念、信心才能更加牢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更加坚定。

李哲: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并查阅了关于《文史哲》的相关资料后,我有了如下体会:

首先,我了解到《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一直是学术发表的主要源地,人文学术潮流的引领者。在1951年成立的该杂志,一直指引着学者和青年学生们,它所带来的人文精神与时代力量也成为新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其次,该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史哲》编辑部几代的传承、工作成果的高度肯定与鼓励,表达了对广大哲学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同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探索必须要更加重视,做好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必须要肯定《文史哲》所带来的学术、人文力量。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dangjian/20210610/91617.html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谷英杰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