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曾为大工异乡客,东风又送故人情

时间:2019-02-22 18:43:12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玉兰花香传千里,红色基因永相

作者:文/顾北凉辰 • 图/顾北凉辰

点击:35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life/20190222/56074.html

实践团全体成员合照

年年岁岁花相似,玉兰开了又败了,可来年仍旧开满枝头;岁岁年年人不同,学生走了又来了,可那年青春正好的你们我却再也看不见了。而此次正好趁着实践活动的机会,我们实践团队也终于可以沿着老校友们青春的足迹,聆听那时代的回音。老校友们虽已离开大工,但那红色基因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上,他们将永远铭记。

寻访老校友之天津行

天津校友第一站——南开大学

我们实践队于1月12日中午抵达天津,经过了一日的休整后,于13日下午两点抵达实践第一站——南开大学,寻访南开大学研究生办公室王刚夫教授。王教授是我们大工77届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也是文革后大工的第一届毕业生。还未等我们问起,王教授便向我们讲起了他当年是如何在文革期间白天做工,晚上努力学习的。王教授进入大工后学习也非常用工,总是会到二馆或者一些比较幽静的地方去学习,有时还会去星海公园山上的小亭子上看书学习。并且王教授也和我们提到当时的大工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图书馆、自习室虽然不像我们现在还需要占座,但也是人满为患,去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随后,我们聊到了大工当时的生活条件,王教授和我们说当时大工的生活条件不太好,所以也教导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去努力学习。同时,我们也聊到了大工这些年的变化,我们提到的每一栋老的建筑,都仿佛勾起了王教授对学生时代的无限回忆。最后,王教授为母校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亲笔赠言,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王教授对大工的情真意切。

天津校友第二站——天津城建大学

我们实践队于1月14日上午九点抵达了天津城建大学,对郭教授进行采访,同时郭教授还叫来了其他在天津城建大学任教的两位师姐。郭教授于2006年至2010年间在大工环境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两位学姐分别在大工的化工学院以及环境学院于2010年毕业。郭教授的本科是在河北工业大学就读的,工作了六年以后选中了大工的环境学院进行硕博连读,并仅仅用了四年半的时间就拿下了博士学位,可见郭教授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天赋和努力。

在交谈中,郭教授以及两位师姐和我们讲述了他们上大学时的故事,聊起曾经的点点滴滴,谈起曾经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们感慨万千,和我们说了许多曾经的故事,也聊了聊大工近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师兄师姐们重点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成功的经验,大致可分为三点,第一点便是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要早做规划,早定目标,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为什么而努力;第二点便是要自律,现在的大学生活中的约束相对之前变少了,诱惑也变多了,所以我们更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传承大工人那种踏实的作风;第三点就是二次学习,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最为需要培养的便是二次学习的能力,因为以后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新的知识去解决,所以这时二次学习的能力最非常重要。师兄师姐在交流中教会了我们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天津校友第三站——中国天辰集团

1月15日,我们约见了多位目前就职于天津市天辰集团的杰出校友。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原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成立于1953年。现隶属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是以工程为先导、以研发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集咨询、研发、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设备制造、开车指导、投融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程技术研发能力、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项目投融资能力的国际工程公司,是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科技型国有骨干企业

早晨九点,迎着寒风,我们准时来到了集团一楼大厅,在天津校友会秘书长黄惠忠师兄、天津校友会理事刘云鹏师兄的陪同下,我们与在天辰集团人力资源部任职的林师姐取得联系。她带领着我们,参观了天辰集团的企业文化展厅,向我们详细展示了“一核多元”的产业结构,从研发到工程、产业再到,他们实现了全方位、全流程的产业链,以研发为核心,以工程和产业产生强大的资金链。

随后,林师姐又带我们前往天辰集团网络信息部,那里的负责人郜师兄也是大工的校友,他向我们介绍了天辰工程设计领域最新成果6D建设模型,在原有三维模型的情况下加入成本和材质等因素,是全球少有的顶级服务。 参观之后,天辰集团的副总经理也是大连理工大学93届的校友郭师兄以及化机部部长02届的校友王亮师兄邀请我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会。在会上,师兄们向我们交流了许多他们在校时的趣事,在与我们交谈中回味过去的青涩时光不时流漏出开心的笑容。郭师兄还特别结合毕业多年的社会经历和个人感悟,给我们提了重视学业,练好自身本领,把最好的时光留给学习、平台十分重要,国有企业也必定大有前途、做好自身的积累以待抓住机遇等多条建议。还特别得跟我们分享了他在毕业初期时候的机遇,在初期就很好地展示了自身的才能,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受益良多。

天津校友第四站——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

我们实践队于1月16日上午九点来到了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首先我们找到了技术开发处处长——大工01届毕业生初喜章师兄,随后初师兄为我们召集了淡化所里的部分师兄师姐,令我们最为惊喜的是,淡化所的所长——大工84级毕业生阮国岭师兄今天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非常热情地接见了我们一行。

随后,阮师兄和我们讲述了他在大工时的一些往事。但阮师兄重点结合历史,结合国家民族,给我们上了人生的一课。阮师兄从历史讲到今天,从国家民族讲到个人,从国家社会的发展讲到学校的发展,教导我们要多多研究国家政策,多多研习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中了解到国家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应跟着国家发展的方向走,这样才不会走错路,并且只有方向对了,我们才会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各位师兄师姐还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学习时间,要在大学期间多学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最后,我们与海水淡化所的各位师兄师姐共进午餐并合影留念后结束了我们的淡化所之行,同时我们也结束了我们本次的天津之行。

寻访老校友之宁波行

我们实践队于1月17日上午抵达浙江宁波,开始寻访宁波的大工老校友。我们在浙东校友会理事长,大工78届校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郑堤师兄的陪同下,寻访了兵器工业集团宁波52所书记纪松师兄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宁波大学教授吴慧明、陈浩军夫妇。我们与这几位师兄师姐一起展开了座谈会,聊起了他们曾经在大工的点滴往事,师兄师姐们也和我们讲了许多以后毕业后的社会经验,并且师兄师姐们尤其强调我们理工科的学生要更为重视自己的人文修养,这对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还给我们几个推荐了几本书,以供我们学习。

因为大工即将在宁波设立研究院,所以我们团队也根据目前大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问了几位师兄师姐关于大工在宁波设立研究生院的战略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几位师兄师姐都是大工建立宁波研究生院的中流砥柱,也对大工宁波研究院的发展以及战略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得知大工之所以在宁波建立研究生院是因为大工的强势专业与宁波当地的产业结构无缝对接,所以在宁波设立研究生院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师兄师姐赶着回大连和学校签署协议,所以我们也只是粗浅地向师兄师姐学习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地东西,期待和师兄师姐们的再次见面。

寻访老校友之上海行

我们团队于1月22日早上抵达上海,准备对上海老校友进行寻访,但非常遗憾的是,老校友因临时有事,已于早上离开上海,所以我们就在上海对64级电子工程系校友王尊贵老先生进行了电话采访,在短暂的电话采访中王老和我们讲述了他从最开始选择大工,到在大工的四年学习生涯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经历,王老果然是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八十余岁的王老先生见证了大工从大连工学院到如今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大连理工大学的蓬勃发展与其创造的辉煌历史。并且,老先生还对我们几个年轻人说,让我们要好好学习,但不要仅仅为了自己,心里要有国家,大工培养出去的学生应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去,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老先生最后也为母校70周年校庆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总结

曾经的他们,离别了故乡,来到异地求学,成为他乡之客;如今的他们,离开了大工,奔赴各行各业,却为何又生出“他乡”之感。东风又吹起了,只是踏过玉兰第几桥,希望那和风携着老校友们的浓浓情意,给学弟学妹们带来阵阵芬芳,也希望在老校友的希冀下大工的红色基因永远传承。

图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玉兰花香传千里,红色基因永相传”赴两省两市寻访老校友寒假社会实践团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life/20190222/56074.html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玉兰花香传千里,红色基因永相传”赴两省两市寻访老校友寒假社会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