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精神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时间:2018-01-01 21:19:28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李冰心

点击:1410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180101/23191.html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精神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7年1月8日,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就在那天,一颗璀璨科学之星悄然陨落。7年前的那个下着雪的冬日,他从英国匆匆归来,带着对祖国的思念和期盼,七年后,他怀着对国家的期盼和祝愿离开了我们。

他是黄大年,是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也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兴国的心愿,到英国深造,得知国家的召唤,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国搞科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像钱学森一样,他将毕生的心血全部投入了国家的科研之中。

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爱祖国胜过一切,他敬业到投入一切,他无私奉献到放弃一切。他的爱国,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无数先进事迹,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前进的旗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为轻。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毫不保留地贡献给了祖国科研事业,他始终没有停止研究和思考,直到逝世的那一天。在我心中,他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追思。

斯人已逝,追思犹存。在他逝世后,他被追授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向其学习,为祖国出一份力。而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生,更应该以他为荣,把他的事迹和精神作为自己前进的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

国家和科研,是他一生的追求。在他心里,科学是他相见恨晚的知音,或者是他日思夜想的梦中情人。他能够什么职务也不要,因为他一心想着为国家做些事,其他的,都不重要。他还说过, “对待科研,我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只有国家的利益。”

国家和科研,是他一生的幸福。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副所长杨长春曾经评价他:“回国以后,感觉大年是幸福的。”是呀,能够将毕生所学应用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上,能够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就是他的一切啊。祖国,科研,这不就是牵绊他一生的东西吗?

为了国家的发展,他可以放弃金钱和一切优厚的条件,提供毫无保留的无偿服务。当地球勘探项目找到他当领军人时,他痛快地回答道没问题,可是谁又知道,面对这份万般辛苦的工作,他得不到一分钱,但他却心甘情愿,甚至经常自掏腰包。

为了国家的发展,他无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深深地扎进了科学研究中。为了准备一份会议的材料,他连续熬了三天三夜,缺乏休息,劳累过度,导致胸口憋闷,却仍在坚持授课,在会议开始前,他习惯性的打开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淡定的吞下几颗,然后从容地走进了会场。

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与亲人相聚的时间,也毫不保留地贡献给了科研事业。几年前,黄大年的父母相继离世时。他在国外忍痛未归,原因是正在攻关一个美英早已使用而中国却没有的尖端技术。是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他放弃了回国见父母最后一面的机会。

为了国家的发展,他放下了尊严,无视别人的异样眼光。为了保护他和团队挥汗如雨建的一个违章机库,他不顾一切地躺在执行公务的卡车前面,这个车库是他的心血,他舍不得。事情传开了,有的人说他是疯子。他却毫不在意地回答道,“中国要从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7年,他打造了“大年神话”:他带领了4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黄大年的父亲经常和他说:“你是有祖国的人,要做忠于祖国的地质人。”而他,也将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当作一面旗帜,引领了他不平凡的一生。黄大年从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他坚信祖国高于一切,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我们要认真学习黄大年的先进事迹,秉承着黄大年精神,让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爱国,敬业,奉献的时代楷模。在其位谋其政,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认真接受国家和学校的教育,努力升华自己,实现自己价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未来做准备,支持和拥护党和党的事业,在党需要我们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就是在爱国,在敬业,在奉献。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180101/23191.html

洛阳师范学院李冰心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