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西华师大学子三下乡:再现百年海关盛景,博览近代人文风情

时间:2023-07-19 12:48:07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夏洪艺

点击:11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30719/134830.html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博物馆,回顾历史。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夏洪艺)为进一步了解红色革命文化,深入体会革命老兵的奋斗精神,宣传革命精神,在指导老师邓宇佳老师的带领下,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清气贯百川,以光忆峥嵘”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成都市大邑县开展系列活动,团队来到安仁古镇——建川博物馆参观学习。在来到博物馆之前队员们做足了准备工作,详细了解了建川博物馆的建馆历史和时代背景等内容以及建川博物馆聚落所包含的各大主题展馆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来到博物馆后,主动向其他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介绍,让游客们对博物馆的认识更加深入。

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3座分馆。带着敬畏之心,团队成员踏入第一个展馆——中流砥柱馆。中流砥柱馆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支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展馆内的柱子为中流砥柱,设计来源于八路军的第十八集团军编制序列数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团队成员被其中缄默不语的历史深深震撼到了,在团队成员的心中掀起阵阵惊涛骇浪,原来历史的声音震耳发聩。是怎样的一种热情?是怎样的一种信仰?是怎样的一份胸怀?让先辈先烈们奉献至此,牺牲至此,是热忱的爱国之情!是一种无需言语,流淌在血脉里的情感!

紧接着,实践团队来到川军抗战馆。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在川军抗战时期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来自四川。“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三十万川军出川抗战、三百万壮丁奔赴前线,四川作为大后方、民族复兴基地、出人出钱出粮、支援前线抗战的历史。观望着馆内的一件件展品,团队成员不禁感叹道:“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值得被铭记。”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在这众多场馆中有一个场馆较为特殊,即中国老兵手印广场,该广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胜利。每个钢化玻璃碑宽2.4米,高3.7米,现已制作抗战老兵手印7440枚。这些手印来自参加过抗战的各个部队的2000名老兵,手印的旁边写着老兵的姓名和当时所属的部队,碑林使用的材质是钢化玻璃,采用腐蚀的方法将手印印在钢化玻璃上。手印碑林是老兵的汇集,是英雄和力量的汇集,更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汇集。

游客.jpg

此行意义深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深刻了解中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生在和平年代,却更要记得战争的残酷,居安思危,为建设美丽中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30719/134830.html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清气贯百川,以光忆峥嵘”暑假社会实践队(夏洪艺)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