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爱连彝汉,智教起航——安徽师大志愿者助力山区儿童坚定爱国信念

时间:2017-07-02 23:24:35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文/魏鑫鑫 • 图/唐焱

点击:112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fuwu/20170702/6706.html

安徽师大志愿者为哀牢山区小学启用艺体教室教授智教课程。

7月1日,恰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云南哀牢山“开窗明路”爱心支教团队志愿者正式实践的第一天,清晨,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中,志愿者们早早地便在校门口等待,将一个个远道而来上课的孩子们迎进教室。今天,垭口完小智教课堂的主题是“我和祖国”,志愿者们将通过音体美系列教程,打开天窗,帮助孩子们树立爱国主义信念,为建党九十六周年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倾情献礼。

7.孩子们和志愿者一起绘制“建党96周年暨香港回归20周年”主题黑板报。.jpg

音体素拓,智教爱国

“你们知道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北京天安门。”

“那你们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吗?”“想!”

嘹亮稚嫩的童音从白云半隐着的垭口小学二年级教室内传出。绘画课上,孩子们的“糖老师”和“包老师”正手把手的教他们为闲置已久的后黑板绘上板报。开窗明路,志愿者们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孩子们心驰神往的圣地——北京天安门,画在黑板上,印在心尖上。

在垭口完小的两间梦想教室,不大的场地站满了三到五年级的50余名学生。在这里,志愿者们轮流为孩子们教授“我的祖国”音乐课和“舞动中国”舞蹈课。稚嫩的嗓音、欢脱的步伐,开心的笑声,在欢快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放松身心,律动起来。

“接你回家有这种高兴,今天去学校跟大学生玩一天回来是高兴伤(极)了。”家访的时候,彝族学生云周杰的妈妈主动加了志愿者的微信,并在朋友圈里发出孩子跳舞的视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祖国观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正如垭口完小何鹏华校长跟志愿者们交代的:“教会他们爱国才是最重要的。”

6.随着快乐的音符,聆听成长的旋律。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认真地学习《我的祖国》,一吟一唱中感受到孩子们的一颗颗拳拳爱国之心.jpg

10.“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眼中充满着疑惑。献礼建党九十六周年,从教他们画天安门开始。.jpg

情书虽短,情意长存

“云是水天云,山是远黛山。风送童音来,雨落游心归,适逢佳好日,共聚谱情诗。”远处的哀牢山在山雨的洗涤下愈发清秀,一天的音体美课程也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短暂的相处后,志愿者与孩子们逐渐变得熟络,或许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中国共产党”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学校宣传栏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黑板上的志愿者所画的天安门也只是一个只出现过在教科书里的存在。

但是,一切情语皆相通,志愿者们通过写三行情书的方式来表达对党真挚的情感,通过情感的相通,向孩子们强调爱国的意义。

“你的笑颜,似盛开的马缨花,惊落一汪清泉。”一字一句,一言一行,书虽短,情长存。五年皖滇情,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陪伴一届又一届垭口完小的孩子度过美好又短暂的十天时光,在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为他们开窗明路,陪伴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外面的世界后。因为陪伴,所以长情。

12.【三行情诗献礼建党九十六周年】哀牢山间,最美年华都赠与你。.jpg

同聚垭口,情献建党

不忘初心跟党走,7月1日下午,垭口村总书记杨开英主持召开了景东县龙街乡垭口村党支部2017年建党节会议,支教团队的党员李维岩、预备党员魏鑫鑫参与其中,听取了景东县政协副主席杨勇、信访局局长罗忠学所上的党课。而后,团队志愿者们邀请到杨主席和罗局长在垭口完小校长办公室促膝长谈。

因为大山阻隔,垭口完小的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县城以外的地方。山的这边是那样的近,山的那头却是那样的远。“感谢你们五年来对哀牢山的坚守,你们每次到来都会给小学注入一股新鲜活力,谢谢你们。”在志愿者们依次讲述了自己的实践感受后,他深情地对志愿者们说。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支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而对于垭口完小的孩子们,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就是点燃理想灯芯的火苗。

423A3033_副本.jpg

三千里梦风和雨,九十六载沧海桑田。少时握紧手中拳头所宣下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党最坚定的信念。你陪伴我的成长,我见证你的辉煌。从少先队员到团员到党员,誓言不变,初心不改!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fuwu/20170702/6706.html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魏鑫鑫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